• 30阅读
  • 0回复

包起帆:新岗位上创佳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新风貌

包起帆:新岗位上创佳绩
本报记者钱江
全国劳动模范、“抓斗大王”包起帆,于1994年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的称号。两年来,他一直工作在上海港务局,坚持搞科技发明。今年4月,他的工作有了变动,被任命为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总经理,走上了经济管理第一线。
新岗位是一个拥有8个万吨级泊位、20个500吨泊位,总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国家投资4.2亿元建设的现代化码头。
踏上新岗位,包起帆想到的是什么?
他说:“思绪万千,一言难尽。”然而,加强科学管理、推广新技术,是他的老本行,永远也不会忘。
过去的两年,“成名”后的包起帆继续取得大量科技开发成果。他和同事共同完成的无卸遥控抓斗,在1994年于美国匹兹堡举行的国际发明与新设计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共有三个项目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奖。今年,他主持的国家“八五”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新型抓斗及吊具系列已向全国20多个行业、800个单位(客户)推广,产生了2.4亿元的经济效益,因此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到新岗位,包起帆突出的感受是,科技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对记者说:“过去,我注重自己干,现在要组织、带领大家干。企业要搞上去,靠一个人不行,要靠群体。这两年我们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较多,但决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重要的是有了好的科技发展机制,有了一支队伍。”两年来,包起帆把因各项科技项目获奖得到的近万元奖金,连同作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每月所得津贴,都分给了搞科研的同事,还有因伤而家境困难的职工。包起帆这样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包起帆忙极了,每天早上6:45离家,晚上10:00后才能回家,每周工作七天,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即便这样,他还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再像过去那样伏案画设计图恐怕越来越难了。他将更多地出点子、出思路,组织科研人员一起干。
这两年,包起帆还有一项经常要做的事情——外出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报告,这件事,没有因他工作的变动而放弃。两年来,他先后在30个省市做了220场关于“在岗位尽责,为事业奉献”的报告,听众将近20万人。在各大学、科研单位举行过30多次大型座谈会。包起帆说:“做报告是吃力的工作,你面对数千听众,能不尽力吗?然而我也有收获,就是亲身感受到了广大职工对精神文明的渴望,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去年,有一次包起帆到福建做报告,洗浴时被脱落的热水管烫伤,受伤面积达身体的30%。但是第二天他坚持做报告,散场后裤腿下滴落了一摊血水,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