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从孔子闻韶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0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从孔子闻韶谈起
赵志文
《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笔者幼时家境贫寒,对红烧肉可望而不可即。故对孔子颇为不解:一段虞舜时代的乐曲难道果真有如此强烈的魅力?后初晓世事,方知音乐于人有时要比红烧肉重要得多。
孔子认为“《乐》以发和”,将它与《礼》、《书》、《诗》、《易》、《春秋》并称为“六艺”。楚汉相争,项羽被困垓下。汉兵齐唱楚歌,于“四面楚歌”中,项羽的子弟兵心迷意乱,以为楚地尽失。于是,不战而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只得自刎乌江了事。盛唐边塞烽火连天。诗人李颀有诗云:“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三军泪如雨”,是因辽东小妇所奏乐曲道出了他们为国征战的壮志和对故园亲人的思念。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
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音乐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力。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歌和诗都是旗帜和炮弹。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华民族面对强敌,用血肉筑起一道新的长城。把音乐在革命中的作用写得最为淋漓尽致、最为透彻的是毛泽东主席:“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字字千钧,豪气干云。
经济改革大潮中,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凡上档次的星级宾馆,客房内都有24小时供房客选听的音乐节目。在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店中,顾客可听到音质纯美、音量适中的古典音乐,它若断若续,若有若无,使人有怡然之乐,并衬托出商店格调之高雅。再如乘舟车旅行,悦耳的音乐可消除乘客的寂寞和疲倦。在乘务员为乘客送开水时,一曲《请茶歌》会使乘客备感亲切,使漫漫旅途充满温馨。当游人徜徉在小巧精致的苏州园林之中时,播放《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中国古曲,会使园林更显静谧、曼妙。
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有高低雅俗之分,也有得当失误之别。最为常见的例子是:有些店铺在营业时间内,不分良莠、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将劣质音响调到最大音量,用格调较低的音乐折磨顾客。略有鉴赏水平和耳膜不够坚强的人,只得退避三舍。震天响的音乐将顾客轰得逃之夭夭,何谈生意兴隆?
笔者曾采访过某一照相馆。该馆装潢皆参照法国古典样式,富丽堂皇。但它在营业时间内播放的却是源于美国节奏快速而强烈有力的迪斯科乐曲。顾客耳听的不是圣桑、莫扎特、施特劳斯的古典音乐,而是每分钟125拍的迪斯科,眼见的是路易十四时代的装潢布置。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终觉得味道不对,从而对经营者的艺术修养大打折扣。来此拍照者锐减。
今春,笔者到北京西郊一座极有名气的古刹游览。寺中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楼台掩映,十分可人。然而,该寺播放的乐曲竟是歌曲《纤夫的爱》!一边是青灯古佛,一边是哥哥妹妹,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这种不协调令游人兴致索然,也有损于这座古寺的声誉。
种种事例表明:音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运用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欢乐,给经营者增添魅力;若运用失当,则将造成麻烦,结果一事无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