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海关通”何建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0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商海群英

“海关通”何建荣
许永贤
何建荣从事海关工作33年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海关通”。
1993年2月,何建荣到广东省九龙海关所属的沙湾海关任关长。当时沙湾海关监管的龙岗区六镇二乡的“三资”、“三来一补”企业,由1985年的400多家猛增至4500多家,而该关的工作人员却只有160多人,工作任务压力很大。上任第一天,何建荣在海关的报关大厅看到的是一条条等待办理手续而排起的长龙,全关36个办事窗口都直接对外接单,秩序不好。这难忘的场景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
改革从备案、报关、核销的窗口环节开始,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推进廉政建设为宗旨,实行科长与关员面对面领导,关员与企业背靠背作业的管理模式。原来的36个办事窗口压缩为备案、报关、核销三个接单窗口,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带班员接单,由科长派单给关员作业,作业完毕后又由“窗口”统一发还企业,以关长为组长的监督小组进行监督检查。改革后,沙湾海关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办事效率大为提高,一般的报关手续当天即可解决,即使最复杂的海关核销手续三天之内也必有结果。因报关单不符要求而退单的比率由30%至40%下降到5%以下,拖延、压单、办人情手续的行为亦大为减少。
三年多来,何建荣和同事一起跑遍了各镇外经办、大企业,为他们办培训班,讲海关政策、法规,先后培训了4000多人次。
横岗协调厂是一家美资公司下属企业,它生产的照相机,一部分在国内被用作样品、赠送品、展销品和广告品。何建荣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带领调查科长驻厂办公。当时,美资方面非常担心海关会对该厂采取行动,从而影响工厂的生产、销售业务。后来他们得知何建荣是上门讲政策、讲法规的,美资方马上把该公司驻港办事处的职员全部调回厂里听课。美资方老板主动要求把已在国内用去的产品按海关规定处理,同时表示今后一定要配合海关管好本身的进出口业务。不久,他们在原来投资3亿港元的基础上,又追加投资3000万港元。
风尘仆仆,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是何建荣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1992年底,他就感到双眼有些不适,但他一直瞒着同事和家人。直到他看文件几乎是贴在纸上看。同事们强行让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检查出是白内障,两眼视力分别为0.1和0.4。做完白内障手术,医生嘱咐要休息一周,可三天之后,他又出现在沙湾海关办公室。
关长垂范,上行下效。多年来,他不知拒绝了多少次企业或外商邀请赴港和出国旅游的机会,就是公干,他也尽量安排副关长们去。几年来,沙湾海关全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指标,何建荣1992年、1994年两次被九龙海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评为优秀关长,同时光荣地当选为深圳市人大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