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文明城市荆沙——唱好育人重头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文明城市荆沙——
唱好育人重头戏
本报记者杜若原
当湖北荆沙市创建精神文明的成功经验得到全社会公认时,荆沙人把一项更重要的使命摆到了面前。荆沙市委、市政府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千头万绪,但造就一代代有理想、讲道德、高素质的荆沙人,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实施这个跨世纪的工程,荆沙市首先从青少年抓起。他们十分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全市中小学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沙市区实验小学,记者看到素质教育的可喜景象:学校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成立了书法、美术、田径、管乐、舞蹈、手风琴、家务劳动等19个兴趣小组,1200多名学生都有场所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批小书法家、小音乐家、小舞蹈家、小操作能手脱颖而出。
荆沙市沙市区健康巷令世人瞩目:它的优美环境、活跃的家庭文化、丰富多姿的街巷文娱活动,吸引了上万名中外参观者。健康巷之所以如此,靠的是“居民学校”,他们将街道里待业青年、退休职工、外来人口等组织起来,定期进行环境美化,社会公德、法律常识、计划生育、生活知识教育。
为了让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科学进入农民家庭,荆沙市三年来成立了271个农民家庭文化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新婚学校、家长学校、科普学校等各类农村学校1690所,一大批掌握了农业科技、致富技术的新型农民涌现出来,成了农村奔小康的带头人。
“美在家庭”,这是市妇联组织把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千家万户的富有特色的活动。针对人们丰而思文、足而思乐、富而思美的现状,妇联组织不断拓展活动领域,改进主题,让科技、勤劳、守法、团结和文明生活方式进入家庭,以此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优化“社会细胞”,形成了“一人好带动一家好,一家好带动一片好”的可喜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