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抢占制高点——李卫华及其多媒体智能软件课题组攻关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抢占制高点——李卫华及其多媒体智能软件课题组攻关纪实
李新彦 彭铁元
金秋10月4日晚8时许,装有14个邮件集装箱的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的列车一声长鸣,驶离武昌火车站,向着北京进发。研制这些软件的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卫华和同事们伫立在深秋的月夜里,依依不舍地望着火车远去的背影,热泪在他那高度近视眼镜后面滚落……
从1973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学习计算机,到1996年完成国家“863”计划的多媒体智能软件课题,李卫华在计算机软件这个高科技前沿阵地上奋斗了整整23年。
在软件“王冠”的争夺战中,树起中国的大旗
现年44岁的李卫华是湖北新洲县农民的后代,5岁时丧父,母亲带着他们兄妹四人生活,是人民政府每年拿出救济金帮助他家渡过生活难关,并让他受到了良好教育。他在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不久,就被派到美国学习。回国以后,李卫华一头扎进了多媒体智能软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始了攻克这项高新技术的万里长征。
多媒体智能软件号称软件技术的“王冠”,它可赋予计算机推理、判断、学习、决策以及视、听、说等多媒体功能,使电脑成为一名知识渊博、有决策能力的“博士”。在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上,在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复杂战争中,在数据浩繁的气象台里,在教室、工厂、银行、商场上……到处都有这位“博士”的用武之地。
然而,开发多媒体智能软件又是那样艰难。面对重重困难,这位有过军旅生活经历和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共产党员,以拼搏精神向科学高峰登攀。
创业伊始,他使用的微机机房,是一间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一天可用机器抽出两公斤水来。李卫华的腰部痼疾迅速恶化,一度变成了“罗锅腰”,不能直立行走。经拍片检查,医生说他的骨间缝隙已接近六旬老人,再不治疗,后果难测。
可是,在那间潮湿的房间里,有李卫华的理想,有他的事业。在他的眼里,那间房子就是战士拼搏的疆场。他咬着牙坚持在这里编制计算机软件,每天伴着键盘度过十几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有时他两天睡一觉。
有一段时间,用于科研的计算机设备不够李卫华课题组使用,他就千方百计“借鸡(机)下蛋”。1985年国庆节前,李卫华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但听说其他课题组有两台微机可借来假日期间使用时,他立即决定不回家,抢着用了两天计算机。可国庆节刚过,就接到“母亲病故”的急电。站在母亲的灵前,追思着老人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一贯鼓励自己为国效力的往事,李卫华默然地啜泣,决心用出色的科研成绩来告慰慈母在天之灵。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几年来,李卫华在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3篇学术论文,多次获湖北省和武汉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了以他为第一作者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工具》等10本著作,被海内外240余所高校选作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其论文、著作被国内外同行专家百余次引用。他还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内的29项国家、省部委科技成果奖。
李卫华不敢停留。1993年,他和同事们克服种种困难,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经费建成了一座投资几百万元、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的武汉大学软件基地楼,为攻克多媒体智能软件的难关,建起了一座“大本营”。
今年国庆节前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厦会议厅,正在举行中欧电讯——多媒体远距离教育与医疗主席团会议。会场上方,悬挂着欧盟会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下面,端坐着中方技术代表李卫华。此刻,他是多么欣慰和自豪!20多年来,李卫华孜孜以求,在软件“王冠”争夺战中树起中国大旗的理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攀登科学的高峰,也在攀登精神的高峰
当前,软件产业化的程度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国际上软件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软件销售额正以20—30%的速度增长。1995年世界软件产值超过125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业市场可能成为世界最兴旺的市场。
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在硬件方面受到国外公司的冲击和排斥之后,就退到了软件。在系统软件和大部分支撑软件基本上被国外公司控制后,又退到应用软件。我国近千家软件、企事业单位的8万员工,凭借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信息资源优势,仅在汉化软件和单一门类软件的国内市场苦苦支撑。
作为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李卫华,深为我国软件产业落后而寝食不安。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所希望的是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体现一个党员应有的本色,为中国计算机软件在世界科技界抢占一个制高点。”
李卫华选择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一路上,李卫华与同伴们一道攻克了30多项国家建设急需的重点科技项目,他们研制开发的“工具软件系统”,经权威部门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独创性的软件,已在全国23个部委和解放军各军兵种共上千个单位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法、德、日、加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纷纷派人来与他们洽谈软件合作事宜。
一些熟悉李卫华的人说,他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同时,也攀上了人生精神境界的高峰。
出国,多少人心驰神往。可李卫华多次谢绝国外友人的高薪聘请,服从国内事业的需要,留下来与同事们一道苦干。美国专家说他是个“宝”,为他提供诱人的“绿卡”,他谢绝了;香港商人给他巨额高薪,他还是谢绝了。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傻”,他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工作者有自己的祖国。我是祖国培养出来的,我的知识首先要贡献给哺育我成长的祖国和人民。”
赚大钱,多少人梦寐以求。李卫华出身贫寒,直到16岁参军那一天,他才穿过一套新衣裳。他自然知道金钱的魔力。有人劝他“下海”奔“钱”途,他自信靠自己掌握的热门尖端技术,两三年内成个百万富翁也并非天方夜谭,但他想的是祖国的兴旺,科技的发展,便仍然安贫乐道,甘愿拿一名教授的干工资。近几年来,他还从自己并不高的收入中,捐出2万余元,用于奖励学生……
名望,多少人企盼追逐。可是,李卫华却对名望淡然处之。他积极为同事和学生创造科研环境,帮助他们出国研修,著书立说,当别人要在论文上署上他的名字时,李卫华总是婉言谢绝。而别人哪怕只为他主持的项目做过一点工作,他也不忘尊重他人的劳动,总是用各种方式给予回报。
为了开发出最完美的多媒体智能软件,同时又让不太精通计算机技术的用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李卫华周密设计制作,从不当甩手掌柜。平时,从理论指导到普通程序员所做的工作,他都亲自去做,他带的硕士生、博士生都钦佩地说:“李老师的动手能力,堪称计科系一绝。”
虽然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却从不居傲,有时出差,他为让学生多休息,自己半夜起来去排队买卧铺票;在外出席学术会议,逢上加餐时,他就让随行的学生去吃,自己随便在外面买点什么充饥。
他创建的软件基地,现已拥有1000万美元资产,几百台高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可他却舍不得扔掉一张只用过一面的打印纸……
1994年秋,李卫华作为国家“863”专家考察团成员赴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考察。刚离开上海,突发阑尾炎,机上又无救护设备,痛得他冷汗直冒,在飞机上打滚。为了不失去考察学习的机会,他硬是坚持了18个小时到我国驻纽约领事馆打了青霉素消炎止痛针,直到考察团圆满结束回国,才住院进行手术。伤口还未痊愈,他就出院扑进计算机房。
靠国家队的团队精神,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李卫华并不是孤军奋战。武汉大学党委书记任心廉、校长陶德麟等党委一班人给了他全力支持。软件基地初创时期,学校把武汉大学最好的逸夫楼100平方米的房子给软件基地使用,后又把校门口最好的土地给软件基地建楼。在人员选留、国际合作、后勤保障、科研条件、科技政策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从而使李卫华和他领导的软件基地如鱼得水,从几个人的课题小组发展到一个158人的科研团队、一个从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国家队。
软件基地五位副主任分别管好立项、研制、开发、审核、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等工作。他们每人每年还担负给学生讲授两门课的教学任务和各自带有硕士研究生。他们组织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大学教授撰写教案、审查、分解、制作,请播音员配音、集成、终审,承担了大量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从无怨言。一批教授、副教授、部长在主任们带动下,独当一面,一批20多岁的年轻博士、硕士发挥着骨干作用,形成了一个整齐的学术梯队,是软件开发事业得以成功的基石。
石自力在学生时期就是武大计科系的高材生,1991年取得硕士学位后,他放弃了攻博、出国的多次机会,谢绝了校外的高薪聘请,跟着他的导师——李卫华教授,在香港货仓管理系统和多媒体智能软件工具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赢得了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港事顾问吕振万先生100万港币的捐款,成立了“武汉大学吕振万教师科技奖”。
百余名初、高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大学教授克服各种困难,精心为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撰写教案。黄冈中学高级教师刘文侠毅然推辞了全国几个地区个人办学的高薪聘请,不顾年老体弱,住在武大日夜工作。罗桂亮、黄明建、汪道惠等老师推掉了出版社的高价约稿以及许多高收入讲课,投身这场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攻坚。
一批国内外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院士、教授认为,李卫华及其多媒体智能软件课题组为我国软件产业闯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们从事的系列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重大工程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去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先后批准武汉大学软件基地为多媒体软件开放研究实验室和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着,软件基地又荣获中国火炬基金1000万美元,创立武大华软公司,香港汇丰银行投资350万美元,武汉科技信托投资公司、武汉市科学器材公司投资290万美元。经美国安达信公司评估,软件基地的无形资产为300万美元,占股30%,成为我国软件无形资产占股最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今年7月,国家教委组织国内著名计算机专家、科学院院士对多媒体智能软件这项国家“863”高科技课题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属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光盘系列产品在多媒体软件作业中处于国际领先。”
李卫华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提拔为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软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副校长,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专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这些都使李卫华精神振奋,他决心在国际软件科学的竞争中,奋斗不懈,抢占制高点,创造中国高科技的辉煌!(附图片)
李卫华(前右二)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编制软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