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什么是真正的富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2
第1版(要闻)
专栏:

什么是真正的富裕?
本报评论员
在全党、全国开始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时候,今天本报推出了河南省竹林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它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富裕?
竹林镇原来是个很穷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富裕起来。农民富裕之后怎么办?他们自己也在问:“竹林人衣食住行样样富足,还缺什么呢?”这个问题,摆在竹林人面前,也摆在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面前。
从竹林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在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竹林也有一个过程。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奖过钱,奖过彩电、冰箱、洗衣机,但很快在支部会上就提出了问题:明年奖什么?问题直逼奖励的终极目的——引导人们追求什么?党支部认为,奖励要奖出方向、奖出精神,金钱万能的路不能走。为此,竹林的党组织多年来坚持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村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以及先富和共富等关系,培养村民逐步形成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基础的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他们的认识很明确:什么叫高尚,怎样算作有道德,对于党员和干部来说,核心问题是心里要想着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当地党组织很善于结合农村实际,解决那些同农民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使精神文明建设很实在,很生动,有益于形成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农民,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热烈的呼唤、迫切的要求。农民过怕了缺吃少穿的穷日子,也不愿过那种虽然富裕却不文明的日子。那种“富”日子不是真正的富裕,也“富”不长、“富”不扎实。经验和教训都反复地说明,社会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形的,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只讲金钱、只讲物质利益,而不讲理想、不讲精神动力,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凝聚力,失去前进的创造力。过日子,只有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才是真正的富裕日子,真正的好日子。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向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讲清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