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山西日报在改造农业经济的宣传中是怎样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01
第3版()
专栏:

山西日报在改造农业经济的宣传中是怎样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
白汝瑗
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是我们报纸工作的重要原则和一贯的传统;是作好各项宣传报道的基本保证。各地报纸的实践证明,要保持与实际、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经常地深入地反映地方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善于从群众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采用各种办法吸引群众参加报纸工作,使报纸的内容和形式都为群众所喜见乐闻。几年来,山西日报在经济宣传中,特别是农业宣传中,曾从上述方面作了较大的努力,因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经验。
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为例。几年来,山西日报逐步明确了互助合作是土地改革以后小农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各项工作,结合群众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宣传。特别是去年十一月以来,该报结合购粮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项工作,突出而系统地进行了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除了新闻报道和通俗讲话以外,报纸还辟了“宣传总路线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主义觉悟,积极稳步地发展与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专栏,通过各种生动的事例,具体地多方面地宣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辟了“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典型经验”的专栏,解决推进这一工作的各项具体问题;辟了“冬学活教材”的专栏,用农民积极出卖余粮给国家的范例,为广大群众树立榜样;又开展了“社长与雇工”问题的讨论,以现实生活中极富于教育意义的两条道路的对比,来阐明党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责任。正因为报纸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宣传报道,较好地联系了实际、联系了群众,因而山西日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就比较生动有力。
针对群众思想中具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的宣传解释,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另一个方面。山西广大农民在土地改革之后,带普遍性的思想问题是要求明确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道路,划清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界限。为了适应群众的这种要求,山西日报自一九五二年以来陆续发表了若干通俗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政策宣传的作品,如“社会往那里走”“苏联集体农庄问答”“互助组问答五十条”“供销合作社问答三十条”“农业生产合作社问答二十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收获物分配问答五十条”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该报经常用群众集体讨论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解决群众中带普遍性的思想问题。早在一九五一年秋,山西日报就组织了“郭金玉思想”的讨论,批判农民中自发的资本主义思想,并对农民进行组织起来的教育。这一讨论持续了四个月,在农村中影响很大,经过讨论后许多已退出互助组的农民又要求重新参加,一部分单干农民也要求参加互助组,一般的互助组则获得巩固。在去年年底的购粮工作初期,若干农民对购粮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不通,山西日报便组织了一个叫杨五保的农民写了“我怎样算通了‘三笔账’?”说明了他怎样弄通思想将多年积起来的六十二石余粮卖给国家,报纸运用这个典型事例进行了突出的宣传,号召广大农民向杨五保学习。经验证明,这种群众性的思想讨论和自我教育的方式是对群众加强思想教育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报纸为了适应群众的要求,不仅要在内容上做到切合实际,通俗易懂,而且要在形式上和语言文字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山西日报自一九五一年以来,根据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在报上创设了各种内容通俗的专栏,采用了为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的“问答”等形式。并制订了报纸通俗化的方案,要求报纸达到在语言文字上,做到高小文化程度的能读懂;更接近群众的东西,初小四年级文化程度的能读懂;以他们为桥梁,让广大农村、工厂车间干部及工农劳动群众听懂。到了一九五二年,据报纸编辑部派人到几个地方的调查,报纸的发行已深入到村,具有小学四年级程度的群众对报上一般的消息已能读得懂念得通,并可做到经常读报,县区干部和一般群众对报纸普遍欢迎。这就说明了:改进报纸的内容是改进报纸工作的根本问题,但对表现内容的形式和语言文字的改进也不能忽视;否则便会在报纸和群众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影响报纸与群众的联系。
报纸和实际、和群众的联系是否能够加强,决定于报纸编辑部的工作;只有报纸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明确认识了依靠群众的办报路线,并实行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保证报纸和实际、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几年来山西日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地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坚持编辑部人员的下乡下厂制度。山西日报编辑部自一九五一年开始,组织小组分别到农村和工厂去调查群众对报纸的意见,检验报纸的宣传效果。这是一个依靠群众改进报纸工作的好办法。它可以使编辑部的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识报纸在实际工作和群众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需要来改进报纸工作,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自一九五一年以来,山西日报每年都派考察组下乡下厂一次,最近并将这种检验报纸宣传效果的制度,订为每年至少去农村一次,每三月去工厂矿山一次。此外,山西日报并规定了编辑部内勤工作人员轮流下乡下厂的办法,如编辑部除电务科、校对科及记者外,经常要保持有十分之一的人在外面,要求每人(包括领导同志)每年平均要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外面考察访问;要求编辑部各组在重点的厂矿及县、区、乡建立“根据地”,和群众直接联系,及时了解情况。经验证明,建立和坚持了这种下乡下厂制度,便可逐渐克服编辑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编辑工作的计划性和主动性。而且坚持实行这种制度,对于培养和提高编辑部的干部(不论是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第二,坚持编辑部人员的积累资料研究资料制度。报纸编辑部要掌握和保持宣传报道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必须组织全体人员调查研究情况,并将这种成果在工作中体现出来。山西日报为解决这个问题,倡导各人都做手头资料工作。从来信来稿、会议报告、下乡调查采访及剪报中,有目的地摘记干部与群众的思想状况、运动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典型事例,并进行分析研究,成了编辑记者经常的工作。如在一九五二年发表的“互助组问答五十条”,有一部分材料在一九五零年即开始搜集。不仅各人要做手头资料工作,而且各组要登记“重要情况卡片”,并由编辑部将分散的情况资料集中起来,使其成为编委会了解情况加强领导的依托,和编辑部各组互通情况密切联系的枢纽。为逐步掌握山西全省的经济情况,山西日报编辑部还将全省工业农业分门别类确定重点,由各组与资料组共同研究订出计划,由资料组负责积累基本资料。根据山西日报的经验,在积累和研究资料工作中,要将联系领导与联系群众统一起来,即一方面经常研究党委和各部门的指示和情况,一方面经常研究来自通讯员、记者站、读者来信的情况和资料,并取得党委的指导和各部门的帮助。这样才能提高积累资料研究资料的质量。
第三,吸引读者和积极分子参加报纸工作。这是改进报纸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山西日报曾创造了一种很有成效的方式,即是编辑部将所积累的实际工作中和群众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分析研究后,访问先进生产者予以解答。如“农业生产合作社问答二十条”便是编辑部和农民、劳动模范的集体著作。此外,编辑部在制订一个专题报道计划之前,常常召开制订报道计划的会议,邀请有关的通讯员和领导同志参加,有时还吸收与此有关的读者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修正和补充计划。除了编辑部人员与读者、积极分子的联系外,他们也注意在报上组织劳动模范之间的相互联系,工人和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去年十一月份和今年年初报上发表了太原面粉厂职工和张志全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和全省工人的通信等,对推动购粮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样,便使报纸不仅作为党的喉舌每日每时地向群众讲话,而且借着读者群众的帮助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宝贵的经验和各种有益的意见反映到报纸上,并通过报纸这个纽带来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精神上的联系。山西日报在改进工作的过程中,经过了几年的努力,逐步地解决了和解决着一些关于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问题,因而不论对于提高报道质量和提高干部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的开始,编辑部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比如:如何使报纸的宣传报道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如何使编辑部的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适应报纸的要求,如何提高报纸编辑部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以便更好地担负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等。山西日报只有在巩固现有的工作基础之上,再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和加强报纸的思想性群众性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