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环保与政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1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国策漫笔

环保与政绩
白剑峰
到基层采访,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地方领导说:“生产挣钱,环保花钱。经济上不去,环保搞得再好,也不能算政绩。”
此话发人深思。环保究竟算不算政绩?按理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怎能不算政绩?然而,确实也有不少人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认为经济是“硬指标”,完成不好“乌纱”难保;而环保是“软指标”,搞好搞坏无关紧要。于是,咄咄怪事层出不穷:某地方政府吸引外资心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在国外不准生产的重污染项目当作“金娃娃”抱进来,并称“先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再说,污染一条河又算什么”。某大型企业在改扩建项目中,资金拮据时,首先想到停建环保设施,力保生产效益不受损。更有甚者,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的环保装置成了“摆设”,有人检查时就开着,人一走就关掉,任滚滚“黑龙”排入江湖……尽管如此,由于经济效益直线上升,不少“环境罪人”却戴上了“经济功臣”的帽子,荣耀一时。事实上,很少有人算过:在那些喜人的产值里,是否扣除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代价?是否扣除了人们健康受损的代价?这笔帐应该算。否则,数字就成了游戏,产值就成了灾祸。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创点政绩是许多领导的心愿。所谓政绩,自然应该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之举。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就可能事与愿违。淮河沿岸过去大上小造纸、小皮革等污染项目,钱虽赚了点,但孩子们却连口清水也喝不上,这能算政绩吗?小秦岭金矿区一度乱采滥挖,资源浪费,环境恶化,这一代“透支”下一代的财富,“光要金子,不要孙子”,这能算政绩吗?事实上,这样的“政绩”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少数人的口袋鼓了,但大多数人的利益却受到损害,此类“政绩”,群众是不欢迎的。
那么,何为真正的政绩?重要一点就是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一点眼前利益,也不能污染环境。据悉,河南省已明确提出:今后考核地方干部政绩重点要看两条,一是经济上去了没有,二是污染下去了没有。如果污染总量没有按规定削减,有关领导不能提拔,有关企业不能评优。如此举措,令人欣喜。愿更多的地方都能“以环保论英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