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新林天上来——我国飞播造林40年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1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新林天上来
——我国飞播造林40年述评
肖勇

飞播造林的出现是人工造林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伴随着林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飞播造林事业走过了40年辉煌历程。
50年代初,在毛泽东主席“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当时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的陶铸同志面对荒山面积大、人工造林速度慢的状况,提出了实施飞机播种造林的设想。1956年3月,广东省首次在吴川县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于1959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试播云南松获得成功,从此迈出了我国飞播造林事业坚实的第一步。
同其他造林方式相比,飞播造林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速度快、省劳力。一架飞机一个飞行日可播种5万亩,相当于5000个劳动日的造林面积。二是成本低、投资少。飞播造林一般平均每亩投资仅为2元至4元,加上播后管护等费用,一般每亩投资10元至20元,大大低于人工造林成本。三是活动范围广。运用飞机播种造林能够深入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可以大大加快这些地区的荒山绿化步伐。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积极支援飞播造林事业,40年来共完成飞播作业面积近3亿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没有任何国内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率先进行了我国首次飞播试验,为飞播造林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些优秀的飞行员还在执行飞播任务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生前播绿的大山中。
在飞播造林的实践活动中,科研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果,使飞播造林技术日趋成熟。中国民航研究所、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一大批专家和广大飞行技术人员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实施飞播造林的航高和航幅选择、导航和通信技术、解决种子落地移位的粘胶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已在飞播造林中普遍应用,提高了飞行作业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播撒效率。

40年来,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931个县市开展了飞播造林,飞播作业面积3.8亿多亩,成效面积1.3亿多亩。我国飞播林成效率很高,全国平均成效率为43.4%,浙江、湖南、陕西等省高达60—80%。飞播造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已建成的5亿多亩人工林中,1/4是飞播造林的结晶。在面积、规模和成效上,我国飞播造林均堪称世界之最。
飞播造林种草加快了荒漠化治理进程。1958年以来,分别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荒漠化比较严重的西北六省区开始飞播治沙试验。至今已累计飞播治沙1200万亩,现保存乔、灌、草面积795万亩,有效地遏制了荒漠的扩张。飞播工作者还创造了生物治沙的世界奇迹——在年降水量仅100—200毫米、被国际上认为是“造林禁区”的干旱荒漠区实施飞播造林成功。联合国粮农组织一高级官员赞叹说:“应该让中国的飞播专家到非洲去治沙。”
片片飞播林构建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37年前飞播试验成功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现已在东西河流域建成了300万亩的飞播林防护体系,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减少了80%,河流汛期含沙量下降了77%,提高了金沙江、长江的水质。江西省兴国县过去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区之一,通过飞播造林,近十几年来森林覆盖率已由33.8%提高到72.3%,水土流失面积由284.9万亩下降到135.8万亩,昔日的“江南沙漠”已是山清水秀,林茂粮丰。

在我国现有的10亿多亩宜林荒山荒地中,有2.5亿亩为偏远难及的高山、远山地带和人迹罕至的荒漠沙地,如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南北方石质山区等。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人工造林困难重重。早在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主动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中说:“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要采用飞机或人工撒播树种草籽,以及封山封沙育林种草等方式,加快绿化。”到本世纪末,我国森林覆盖率要由现在的13.92%提高到15.5%。面对我国森林资源少、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的现状,充分发挥飞播造林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卓有成效地开展飞播造林,是迅速扩大我国森林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实现我国造林绿化事业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战略措施。
中国飞播造林事业,任重而道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