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重视环境保护文化——记加拿大格朗德河水电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1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重视环境保护文化
——记加拿大格朗德河水电站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
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以北1450公里处的格朗德河水电站,在世界超大型水电站中排位第四。前不久,记者访问了这个电站和库区土著居民移居点,对电站的宏大规模,以及电站建设过程中重视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留下了深刻印象。
格朗德河水电站1973年5月动工,第一台机组于1979年10月正式发电。水电站为梯级型设计,四道大坝在800多公里长的河流上拦出四座大型水库,总落差500多米。其中2号水库的工程规模最大,大坝全长2.9公里,坝高163米,坝基宽670米,最大蓄水量为85亿立方米,工程浩大的九级溢洪道可每秒排水16280立方米,足可保证水库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四个电站的总发电量可为魁北克省提供一半以上的电力,并有部分电力出口美国。
格朗德河水电站工程影响到周围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当地居民抗议,工程曾一度中断。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土著部落,水库建设将使他们失去世代赖以生存的渔猎之地,人们对故土也有依依不舍之情。
后来,魁北克省政府、省水电局和各土著部落酋长三方经过协商,签署协议,作出了保护当地居民特殊文化和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妥善安排,工程才得以顺利完成。魁省政府在库区周围为1.3万土著居民兴建了21个移民点。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文化,魁省政府特地在拉迪森市附近修建了一座公园,16块铜牌上雕刻着早年土著居民坟墓的名称和位置,公园内还有一个原居民的帐篷模型,上面用克利文、英文和法文记载着这一地区的历史。
记者在远离水库102公里的“大河村”移民点采访时,村中几位妇女在谈到移民后的生活变化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移民为她们带来了四大好处:一是交通比过去方便多了,有的部落通了道路,有的还修了简易直升机机场;二是水库养鱼提高了产量,捕鱼比过去方便了;三是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四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使下一代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一名叫吉特的妇女说:“唯一感到不习惯的是感情上不容易适应,总觉得过去家乡的土地平坦、风景优美,故土难离啊,除此之外,生活确实比过去强多了。”
格朗德河水电站建成后,宏伟的大坝,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和考察团组,据魁省水电局方丹处长说,水库建设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一方面库区水域面积增加很多,大多数河水流量都比过去增加,这对改善周围省份的气候和降水量有很好作用,但是,水库建成后使水产品繁衍发生变化,由流水自然繁衍变为库水养殖,目前,库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鱼生长不利,同时水库周围植被有一定破坏。为此,水电局前后共投资近3亿加元,用以进行生态环境的研究和治理。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环保专家们通过监测发现,库区附近的生态环境正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变。由于在这一地区增加了几个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的人工大湖泊,季风把大量的水蒸气带向南方,对周围的环境和气候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对调节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气候和降水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总之,格朗德河水电站的建成,不仅为加拿大带来了充足能源,在保护环境方面,水库的兴建同样功不可没。(附图片)
为了保护格朗德河附近的文化,魁北克省政府在水库附近修建了一座公园,图为园中的纪念碑石和16块雕刻着早年土著居民坟墓名称和位置的铜牌。 邹德浩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