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迷信心理剖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1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倡导科学文明破除封建迷信

迷信心理剖析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乐国安
迷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根据的信念”。既然是一种信念,就属于精神的范围,外化出来则是迷信行为。所以,相信有鬼神是迷信,到寺庙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则是迷信行为;相信天命是迷信,请人看相算命、预测前程则是迷信行为。迷信是人类处于愚昧无知时代难以科学地解释种种自然及社会现象的产物。但是,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一些人、甚至是一些有文化的人还会有迷信思想和迷信行为呢?我想,当今社会中,完全从内心接受迷信观念的人,如相信真有“天堂”、“地狱”、“神仙”、“鬼魂”,出门必选黄道吉日、办事定讲因果报应、择偶非生辰八字相配不可的人,并不一定很多。不少人有一些迷信思想或表现出一些迷信行为,也许可以从他们的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方面去寻找原因。
对一些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人来说,迷信是他们精神安慰的鸦片,是心理自我防御的需要。1991年,我应邀到日本讲学。一次,在东京的一个地铁站出口处遇见一条长队,从地下一直排到地面,差不多是清一色的年轻女性,个个表情严肃。我顺着队伍走到地面,才知道她们是在等候看手相算命!同行的人猜测,这些人可能大都是失恋者、升学受挫者,或社会地位低下、失意抑郁者。他讲的是有道理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一些欲望,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或本身能力的不足而行为失败,应当说是极其普遍的。然而,人们并不愿意直接承认自己的失败或无能,于是,就具有了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作用”便是这种机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合理化作用”,是指当人的某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或是某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某些“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或无能进行辩解,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常常听到有人在遭受挫折时感叹“这是天意”或是“都怪自己命不好”,就是这种心理机制在发挥作用。既然是“天意”、是“命运”,那当然与自己的能力大小或努力与否无关,于是也就心安理得而不会陷于痛苦之中了。
对于一些正在追求某种目标却又自信心不足的人来说,迷信可以给他们壮胆。古代或现代有的军事将领临战前占卜算卦预测胜负,有的商人投资前查阴阳、看风水以求先知兴衰或盈亏,有的人择偶时先查对方的生辰八字,或了解对方的血型和手相以求婚后平安无事,白头偕老。所有这些迷信的做法,都表明当事者对于自己将要去做的事情能否成功没有把握,自信度不高。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实力不强或仅仅是自认为实力不强,也可能是对有关事情的信息掌握不够。但是,事情又不得不做,或是心里很想去做,于是借着上述迷信活动壮壮自己的胆。假如恰巧事情成功了(无论如何,由于事情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所以这类迷信预测的准确率可能达到50%),反过来则又会强化他们对迷信的相信程度和增加今后再去这样做的可能性。
有些人并不一定头脑中存有迷信思想,但却在现实中表现出迷信行为,这多半是好奇、从众或畏惧心态所造成的。最近,我在一项有关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说他们不信迷信,但有过诸如算命、看手相、烧香拜佛这类的迷信行为。对这些人来说,迷信行为不是迷信思想造成的,而是由他们的特定心态造成的。其中,有的人是出于好奇心。例如,不少年轻人看了有关占卦算命、从血型和手相看命运的书籍,或是从旁人那儿听到有关的传说,便滋生了好奇心,于是加入这类迷信活动者的行列,并继而可能成为对另外的有同类好奇心的人的吸引源。有的人是出于从众心理而参与迷信活动的。在这些参与的人看来,既然有许多人这样做,那么自己也就应该同样去做,而不必问一个为什么。例如,他们本来只是到寺庙去参观的,但见到很多人在那儿虔诚地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于是也跟着买香、点香、下跪、磕头,甚至嘴里念念有词地乞求保佑,像煞有介事。又例如,如今一些商店、餐馆里供着神龛,实际上其中不少只是经营者看到别的店铺这样做而随大流的。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对神灵的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心态而进行迷信活动。他们中间,或许有的人做过一些所谓的“亏心事”,如父母在世时不够孝顺,与人交往中有过坑蒙拐骗劣迹,听信所谓的因果报应,以至于心存畏惧,担心厄运将临,故而想借敬鬼神免灾。当然,也有人虽然自己心中无鬼,但却糊里糊涂地觉得最好是别“得罪”想象中的鬼神,反正烧炷香也不费多大的事,大有敬鬼神而远之的味道。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种种因好奇、从众、畏惧心态而参与迷信活动的人,有可能因为自己这类行为的反复表现而变得真的相信迷信,这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态度改变的“角色扮演法”产生的效果。
对于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迷信行为盛行的深层社会原因,也应给予严肃的考虑。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社会失范又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及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多元化,造成各类越轨行为明显地增多。一些人原本是不信迷信的,还有一些人在早些年即便有迷信思想,也由于明确的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约束力很强而无法或不敢表现出来。现在,却因为社会失范造成原有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约束力降低,使得本来就具有迷信思想的人有了将它们外化为迷信行为的机会。而一些原来没有迷信思想的人,则会由于对社会大变动的不适应、对原有观念的怀疑而产生心理上的迷惘。他们需要另外的观念来填补其内心的空缺,以获得精神寄托,并需要用它们来解释自己不能根据以往的价值体系加以解释的种种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恰在这个时候,迷信乘虚而入,被这部分人捡起来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
以上从四个方面对迷信心理作了一些分析。当然,它并不能涵盖问题的全部方面。例如,有的人从事迷信活动是有意识地用来蛊惑民心,还有的人则是出于无奈而进行这类活动(如有的人不信鬼神,但在父母去世时却迫于当地社区舆论的压力而用封建迷信的方式操办丧事),对此本文均未涉及。不过,从已有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治理迷信这一落后的、有害的社会现象,是一项需要综合治理的社会工程。对它听之任之不行,简单化地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处理,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我觉得,加强无神论的正面宣传引导,注意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制定有关的法规,整顿与扩散迷信活动有关的市场,等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