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建设全社会共享的信息系统——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答本报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3
第2版(要闻)
专栏:

建设全社会共享的信息系统
——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答本报记者问
本报记者贾西平
在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0年之际,记者就我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采访了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
记者:信息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问,我们科技信息事业是如何创立的?现在的规模有多大?
惠永正:我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和支持。1955年,我国开始制定12年科学发展规划。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出:创建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发展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并将此列为该规划的第五十七项,于1956年颁布。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郭沫若院长亲自关心和指导下,1956年10月,建立了当时的科学情报研究所,开创了科技情报事业的先河。40年来,我国科技信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发展成为一个职能比较齐全的科技信息系统,全国科技信息工作者达到数十万人。
记者:“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请您介绍一下科技信息领域十年改革情况好吗?
惠永正:通过十年改革,信息机构在国家科委领导下,加大了为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比重,实行了机构调整、分类管理、合同承包和人才分流等,科技信息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信息市场,进入市场经济,科技基础设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近十年来,414个独立科技信息机构获得国家、部省级一二三等成果奖1769项(国家四大奖),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1845项,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部省级重大软课题研究项目,十年中承接了社会查新课题46750项,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记者:近年来,由于书刊价格上涨,文献经费不足等因素,致使我国科研教学、图书、科技信息机构引进国外书刊方面出现滑坡,据统计,截止到1994年全国外文书刊订购比1986年平均下降了60%,对此,国家主管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
惠永正:国家财政增加信息资源经费拨款力度的同时,我们根据中央关于“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提出了对信息资源建设实行重点支持和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思路,具体地说,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1992年第八次全国科技情报会议上,提出改革思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领域,结合科技信息系统原有信息资源基础和收藏特点,提出国家重点支持和地方重点支持若干原始信息资源搜集和提供中心。目前,这些重点支持单位都获得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不同力度的经费支持。
二是从1994年起,争取到了每年国家财政对信息资源重点支持单位的财政补贴,用于补充由于国外原版书刊价格不断上涨、外汇并轨等因素造成的信息资源经费不足。
三是最近,国家科委正在考虑在国家科技信息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记者:随着我国著作权法的实施,和加入相应的国际公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在停止影印国外科技书刊后,国家在这方面有什么政策性办法?
惠永正:近年来,我国经济、外贸与国际接轨的形势发展很快,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做出明确规定,禁止出版部门非法影印国外科技书刊。由于我国所需书刊品种多,供应面广,特别是科技期刊信息量大,时效性强,解决利用国外科技期刊问题,既要遵守版权法的规定,又要顾及我国科技、教育界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对国外科技信息的要求。因此,我们将在严格执行我国版权法和履行保护外国版权作品的国际义务的前提下,采取合法方式引进,利用国外科技信息,做好国外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制止任何侵权盗版行为。
记者: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很快,特别是In-ternet网络,你认为当前网络发展还存在些什么问题?
惠永正:我认为,除了必须加强管理之外,还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重硬轻软的问题,二是通信问题。重硬轻软指的是我国网络建设硬件设备比较先进,购买的都是90年代先进计算机、通信设备。我在国外参观过许多大学、公司、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有不少还不如国内单位先进。但他们做的工作比我们多,数据库资源也比我们丰富,数据量甚至高几个数量级。我国数据库总体水平处于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而硬件设备已达90年代的水平,二者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所以只有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大投入,才能使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有路、有车、有国产货,成为全社会共享的信息系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