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山东实施“丰收计划”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十年新增产值四十五亿多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4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东实施“丰收计划”
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十年新增产值四十五亿多元
本报讯记者夏珺报道:山东省以实施“丰收计划”作为科教兴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年来,山东共实施部、省级“丰收计划”298项,累计增产粮食38亿公斤、畜产品7亿公斤、水产品近2亿公斤,新增产值45亿多元。
1987年农业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丰收计划”以来,山东各级政府将其纳入科教兴农战略规划,认真加以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及承担项目的地、县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农业、财政、农行、物资、科协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二是拨出专款,增加投入。省财政“丰收计划”投入经费已由开始时的每年100万元增加到现在170万元。三是多部门配合。除农业部门主管外,财政、金融、物资、科协等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形成了科教兴农的“大合唱”。
“丰收计划”的实施将科技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增产增收的现实生产力,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首先,加速了农业科技进步,缩短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年限。山东省农业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到大田一般需4—5年,而在“丰收计划”项目区仅需2—3年。其次,先进适用技术的优化组合在大范围应用,提高了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如兖州市通过对全市30万亩夏玉米实施综合增产技术开发,纯增经济效益5900多万元。第三,提高了农业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丰收计划”在种植业的投入产出比为1∶5.7,畜牧项目为1∶3.5。
“丰收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发展。继1990年桓台建成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后,兖州、泰安郊区等四个县(区)又先后实现了亩产吨粮,全省吨粮田面积已达1780万亩。据统计,科技在山东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提高到42%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