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杏林之光——记哈尔滨市治病济贫的好医生焦柏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杏林之光
——记哈尔滨市治病济贫的好医生焦柏忠
本报记者 黄振中
他的医术过人,一次次关闭死亡之门,使病危患者获救。
他的精神感人,治病济贫,使一些贫病交加的病人康复。
在黑龙江采访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患者恳求记者报道39岁的年轻医师——焦柏忠,有的甚至含着热泪讲述那感人肺腑的故事。

今年5月29日,黑龙江《生活报》以《妈妈给我买一袋快餐面好吗》为题,刊登了一个13岁的孩子同相依为命的母亲同时患重病,因家境困难无力治疗的情况。孩子赵志国患的是严重心肌炎,母亲是肾炎。焦柏忠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带着钱和药奔赴哈尔滨市郊太平区东风镇常胜乡孩子的家乡。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屋里,焦大夫看见脸色苍白、双腿浮肿的孩子,心情十分沉重。他拉着赵志国的小手说:“孩子,叔叔一定帮你治好病,一定让你能继续上学;将来上大学叔叔也包了。”说完,从衣袋里取出2000元钱交给小志国母亲,以解决生活困难的燃眉之急。母子俩感动得哭出了声。6月1日上午,焦大夫用车接送母子俩到哈尔滨一家大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完后又请他们吃午餐,祝贺小志国儿童节快乐。这个从来未进过城的贫困孩子,此刻失声地哭了,他依偎在叔叔旁,连说,您是我和母亲的救命恩人。焦大夫说:“为你们做点事应该,只是我做晚了,让你们多吃了一些苦。”在以后的日子里,焦柏忠一次次为母子俩精心治疗,用自己研制出的心肌泰胶囊,让孩子服了17天,病情便趋好转,可以返校上学。小志国上学后,常胜小学的师生又惊又喜,20多名师生来到哈尔滨给焦柏忠送锦旗和鲜花。手捧鲜花的焦大夫感慨万千,道出了自己做人的准则。他说:“一个医生理应为民解除病痛,救死扶伤永远是医生的天职;一个炎黄子孙应视群众为手足,尽自己的全力去关心需要帮助的人。长期坚持为大众服务,才能不愧对祖国,不愧对先辈。”这段质朴而充满人生哲理的话,正是焦柏忠行动的准则。
他不需要回报,拒绝接收报答的礼物。那一封封来自四面八方感激的信,已成为人们对真善美的颂扬和精神文明的礼赞。赵志国和母亲写给焦大夫的信催人泪下,这里只抄摘小志国的一段来信:“亲爱的焦叔叔,您好!我很想念您。我每天服药和吃饭的时候就想起您,您给了我健康、给了我温饱。在疾病和极度困难之中,由于您的关心、帮助和照顾,鼓起了我生活和学习的勇气。您就像我的亲生父亲一样。您的恩情,我一生也忘不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焦叔叔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您的感谢之情,现在我只有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孩子。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关心和支持我的焦叔叔。”信的后面写着自己各科的考试成绩。尽管孩子的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可是他仍觉得这个成绩对不起焦叔叔。焦柏忠这个高大的东北汉子,把信紧紧贴在胸口,落泪了。他说:“多好的孩子,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得到心的回报。他们太需要帮助和支持了,而自己做的还不够。”他未把孩子的信看成是感谢信,而是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对心的呼唤。
其实焦柏忠早已把爱心播进许多孩子的心灵。一些得到其帮助的孩子都称他为干爸。1990年,黑龙江肇源县贫困女孩邹林燕染上重症肝炎。孩子从此而失学。焦柏忠得知这个消息后,从哈尔滨赶到农村给女孩看病。返城时再三同其父亲说,“孩子的病耽误不得,孩子上学也耽误不起,一定要坚持治疗,所有的药费全由我来出。”质朴的农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反复地说:“您是好人,让姑娘叫您干爸吧!”不久,邹林燕病好了,重新上了学。这只小燕,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在林中自由幸福地飞翔。

焦柏忠祖籍山东。1996年3月下旬的一天,他来到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久久地停留在烈士的墓碑前,陷入沉思中。在这个静谧的陵园里,他和一位同事说:再过一个月就是哈尔滨解放50周年纪念日。当年的10万解放大军中,有不少是从这块土地上奔赴东北战场的。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们应为前辈们做点有益的事情,不要愧对先烈。
他回到住地,马上拟定出为革命老区群众治病的计划,并且得到山东省团委的支持。他请来8名医学专家教授,组成一支“寻访先辈足迹”的医疗队,奔向一个又一个革命老区。4月25日早晨医疗队乘坐的面包车离开济南,在雨中向沂蒙山腹地驶去。经过三个多小时颠簸,他们来到蒙阴县城。午饭后又下到30里外的野店镇烟庄村,寻访慰问当年不怕牺牲支前打仗的沂蒙六姐妹。他们给六位老人全面地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发现杨桂英、伊淑英分别患有脂肪肝和肝炎。医疗队安慰两位老人说:“大妈,您们就是我的亲人,您们的医疗费我们包到底。”
医疗队在夜幕中离开了沂蒙六姐妹又返回蒙阴县城。4月26日上午,在县城电影院门前大夫们为父老乡亲义诊了半天。第二天又在细雨中赶到铁道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枣庄,为健在的当年铁道游击队队员检查身体,诊病治疗。77岁的张静波是当年铁道游击队长枪队队长,打仗非常勇敢,至今身上还残留着弹片。大夫们给老人看眼疾、治疗心脏病,并且建立病历档案。他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特别崇敬,表示给老人终生提供免费药品。接着医疗队又给淮海战役的功臣程怀玉等前辈检查治疗。而这些革命前辈给医疗队的最好礼物是,给他们讲述当年战斗历程和革命传统。这也正是焦柏忠长期的愿望。他说,我们的今天是革命先烈和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的精神将滋润良好的医德医风。

焦柏忠的医术医德有口皆碑。慕名前来诊治的患者越来越多。作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他来到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治疗中心,为许多疑难杂症,尤其是肝病患者诊治。他开的药方灵,但同时强调精神治疗,总是给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他说,精神的力量,有时会超过药的效果,一个医生要重视心理治疗。一些急重病人的故事,颇有代表性。一位37岁的汽车司机,在某医院已被抬到了走廊,列入“死亡”名单,家里人抱着一线希望用担架把他送到了焦柏忠大夫的面前。经检查他患的是脾大性肝硬化,腹水严重,处于昏迷状态。焦大夫对病人家属说:“他的病我能治。”这一句充满爱意而自信的话语,感动了患者家属,也唤起了患者的生存信心。果然,这个曾被一些大医院判了“极刑”的人,经过焦柏忠大夫三个疗程的精心治疗,不但活了下来,而且现在已像正常人一样回到了工作岗位。目前,焦柏忠已身兼数职,得到许多荣誉,他已是黑龙江中龙制药厂领导、黑龙江省青联委员、哈尔滨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等。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其题词“提高疗效,造福人民”。焦柏忠把治好每一个病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他说,“作为医生,每治好一位病人之际,便是我获得最大快乐之时。”这既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