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中欧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4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欧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魏崴
10月11日下午,欧洲联盟委员会能源委员赫里斯托斯·帕普齐斯去北京正式访问的前夕,在他的办公室里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帕普齐斯先生是希腊人,43岁,社会党人,在欧盟委员中算是位“少壮派”,曾多次被选为欧洲议员,现在担任欧盟委员已一年半。他告诉记者,希腊人向往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国,自己因工作关系能去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参观访问,深感荣幸。
采访的话题自然是集中在他赴华访问上。帕普齐斯这次将率领一个70多人的大型代表团访华,成员中有欧洲能源工业高级官员、欧洲议会、欧盟现任主席国的代表、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能源协会的专家。他说,此行的主要日程是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欧能源合作大会,和中国政、经界领导人对话。总的目的是和中国伙伴探讨为进一步加强欧中能源合作确立框架,为落实欧盟最近提出的“欧亚能源合作战略”作具体准备。
今年7月18日,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一项“欧亚能源战略”的政策文件。据该文件分析,亚洲能源需求量相当旺盛,到2005年,可能要翻一番,与此同时,欧洲对外的能源依赖也越来越高,能源进口比例现在为50%,到2015年将升至75%。因而“能源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欧亚需要合作。其次,亚洲、特别是中国对能源设备的需求持续上升,这给处于过剩状态的欧洲工业的出口、投资和就业带来大好机会。再次,煤是亚洲的主要能源,污染比较严重,而环保现已是全球性问题。
有鉴于此,欧盟决定积极参与亚洲能源市场,在电力投资、天然气开发、能效改进、洁净煤技术的运用以及向农村推广新的、可再生能源等五个方面,谋求和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发展合作。
在中国和欧盟的科技合作历史中,能源领域起步最早,始于1981年,其合作项目大约相当于中欧科技合作项目总数的40%,主要集中在节能和能源管理方面。15年来,欧盟先后支持了中国40多个能源软课题研究,如“乡镇工业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中国能源的潜力分析与策略”等,又如,1995年中欧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方面加强了合作。中欧联合举办了10多次能源技术研讨会,也以1995年为例,双方曾在3月间在澳门召开了电力工业圆桌会议,10月间在杭州举办了再生能源研讨会。欧盟除接纳10多个中国赴欧技术考察团和培训中国学者外,还在北京、南京、天津、杭州、上海、哈尔滨、西安和重庆等八个城市,与中国联合建立能源培训中心,举办了核安全、燃烧煤技术、节能等培训班,还为南京中欧培训中心实习基地提供了设备,中国3500多名专业人员接受了训练。1991年,欧盟帮助中国在大陈岛建成了分散能源系统。总之,中欧能源合作,可以说是欧盟与中国科技合作的一个最活跃、最重要领域,卓有成效,前景广阔。
帕普齐斯在采访结束时说,他对欧中能源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