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沧桑交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历史足迹

沧桑交河
本报记者 陈沸宇
出吐鲁番市西行10公里,在亚尔乡雅尔乃孜沟村的两河床之间,耸立着一处30多米高的悬崖台地。台地四周流水环绕,上面街道纵横交错。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交河故城。
交河城最早的主人是战国后期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姑师)人。《汉书·西域传》云:“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唐朝统辖西域最高军政事务的安西都护府曾设立于此,交河一度成为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这是世界上唯一从天然生土中掏掘而成的故城。走进城内,不见只砖片瓦,目光所及是一个灿烂的黄色世界。因为极其干旱少雨,没有绿色,连鸟儿也不肯来。这里让人感到的是死一般的寂静和直透心底的凄凉。
只有交河的遗存,还能告诉来人它早先的繁荣。一条笔直宽阔的中央大道将古城分为东西两部分。据介绍,中央大道两边原是极其高大的宅第,不消说便知是当年的钟鸣鼎食之家。东西两区为大型民居区和手工作坊区,纵横相联的街巷,将建筑群划为若干小区,使人容易联想到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
交河是座佛城。居城北端的佛教大寺院,由山门、大殿、僧房、塔柱等组成,布局严整,气势宏大,是当年佛教盛行的集中代表。“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今,这些早已坍圮的建筑仿佛还在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向来人昭示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交河故城的毁弃原因,一直令学者们感兴趣。传统观点认为,故城毁于13世纪末叛乱的蒙古贵族与元王朝的兵燹。然而,考古专家最近指出,虽然吐鲁番当地年降水量仅为16毫米,属我国最干热的地区,但交河故城却极可能毁于一场千年罕见的大雨。雨水泡塌了屋顶和墙体,人们拆下木料,去别处重建家园了。
怀着苍凉的心情,我们在归途中来到故城附近的恰章村。亚尔乡党委书记段新宝把我们带到村民买买提·依明家里。主人家宽敞的院子里栽满了葡萄,新盖的砖包墙二层小楼早被淹没在夏日的浓荫里,彩电、电冰箱、新潮家具摆满了崭新的客厅。我们围坐在大地毯上,一边品着茶,一边听买买提介绍自家生活的变化。他说,近几年他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搞葡萄深加工,养奶牛,不仅有了眼前这些变化,银行里还有数万元的存款。说到激动处,买买提为我们弹起了热瓦甫,唱起维吾尔族歌曲。
段新宝告诉我们,全村200来户人现在基本上都告别了贫困,家家都有存款,这些变化得益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多种经营的发展。
段新宝又同我们谈起附近这些村庄发展旅游业的事。他说:“乡里将尽快把恰章、西衣提力克、亚尔贝西等村庄联合起来,在故城下搞个高档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市场,让他们的产品通过交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在落日的余晖里,回首再望,那历经沧桑的古城仿佛也正注视着这人间的变化,期冀着辉煌的未来。(附图片)
交河故城街道。 亦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