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去私欲得民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去私欲得民心
河北省冀州市委书记张建新一席谈
本报记者 何伟
张建新,41岁。先入伍,后做工,再做团干部,当秘书。1993年起任冀州市市长,1995年任市委书记。
我常思忖:农民种田,投入的是辛劳和汗水,收获的是果实。从政也是同理,应该忘名利,去私欲,这样,才能收获事业和民心。
但只要心中有民意作定盘星,你就不想摆花架子,只想扑下身子干实事。
1992年以前,我一直在省直机关工作,虽然每年都有机会深入基层搞调研,抓典型,但毕竟是短期“下水”。自从派到市县工作,方知水无常形,为政一方备尝艰辛。
冀州市无山无矿,土质沙碱,十年九旱。我们几任市领导治理冀州经济环境不松劲,和全市人民一道艰苦奋斗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力向水、电、路上投入,向科技、教育倾斜。现在,冀州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抹掉了全市人民头脑中积淀多年的落后、贫穷和无望的阴影。
去私欲,更是一件难事。我的办公桌是70年代老书记留下的,三个待客沙发都是机关用人造革面自制的。有次秘书趁我外出,给我换了把转椅,我给他们讲,艰苦创业的好传统我们不能丢。于是,他们又把转椅退了回去。
事实上,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无言的群众工作。今年5月,有位老干部遗属上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来到我的办公室后,说你这儿还不如我家里摆设好,结果,话出口就后悔了,想提的条件再也没提。(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