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专论

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冯崇泰
内容提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做大量的艰苦的工作,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政治、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支持与保证,尤其要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努力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人才,保证和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顺利推进,大力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作出回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将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当前,我们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学会辩证地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通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人的素质,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而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也总是在一定的精神、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对此,《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样,一刻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与保证。
我国四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高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来实现的,同发达国家相比,从总体上讲,我国科学技术、企业管理、质量效益,还都处于低水平状态。这不仅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不适应于国际经济竞争。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日趋突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取代劳力与资本两大要素而上升到首要位置。简言之,以体现在生产的高科技水平、产品的高附加值、科学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的新趋势。由此不难想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做大量的艰苦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经济效益差、亏损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不严、纪律松散、基础工作薄弱、经营决策能力差等问题。这样,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经济部门特别是企业必须切实转换管理方式。这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之外,需要结合各地、各经济部门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并加以创新,强化管理。不仅要抓好质量、成本、资本、营销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像邯钢抓住成本管理这个纲,带动和促进整个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工作,是应加以借鉴推广的;而且要抓好新的组织管理机构、新的决策程序中所需要的各项管理,诸如可行性的调查,民主决策等。还要把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纳入管理轨道,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着力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能否改变一些企业经济部门的低经济效益的局面,还决定于企业自身,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因而必须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下功夫,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现代化管理方式,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着力建立新的经济运转机制,以消除因新旧体制并存而出现的种种漏洞,甚至干扰。为此,国家应通过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经济管理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也就是说,要把两个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市场经济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如果没有健全市场体系与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经营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要提高人的素质,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机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这就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给大众提供一个可遵循的行为准则,营造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好的职业道德,好的商业信誉,并消除或减少产生消极腐败现象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就经济谈经济,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实践已证明了这一个事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功,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的进展,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战略性转变,把一个规模宏大的又是集约型的中国带入21世纪,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与保证,其宏伟目标便会落空。
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等各方面提供保证和支持,但最根本的首先还是提高人的素质,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的一个着力点。
观念是人的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首先转变人的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如果没有全民族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没有敢闯敢试的一股劲,就不可能走出一条改革的好路。但是,也还有不少人的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或转得很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上,不少人囿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拼人力,耗资金,对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改进管理提高效益,见识不够,办法不多。这是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仍然严重存在,如有的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仍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原则,搞建设不从实际出发,不计经济效益;又如政企不分,政府仍是事实上的投资主体,企业依赖政府,使得企业走上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等。这个事实告诉人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上狠下功夫。这包括要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从计划经济体制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进一步树立起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还要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真正转到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使发展集约型经济的观念在干部群众中深深扎根。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对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作为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尽快建立,科技进步能否实现,现代化管理能否施行,劳动生产率能否提高,都决定于人的素质。值得指出的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科技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还比较少,而且从事经济工作、应用研究和技术项目开发的科技人员更少,大中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生产经营第一线的一些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水平普遍不适应企业走向大市场的需要。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培养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优势,努力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大军,为其提供扎实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哪个地方、部门只要着眼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就红火,经济发展就蒸蒸日上。它启示人们,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往往是思想观念的突破,才能使人们开展开创性的工作,勇于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因此,谁走在观念更新的前面,谁注意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谁就掌握了搞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作用
有的人总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软任务。这说明他们仍不理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40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走一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道路。没有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反之,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失去强有力的精神、思想的保证。因此,宣传、理论、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条战线,都要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努力,这既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渗透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透彻地说明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些重要的思想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指针。这就要把干部群众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这一根本指针上来,以达到共识,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入,知识更新显得越来越迫切,要帮助干部群众掌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备的知识和本领。这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传播与发展市场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相关的政策、法律、信息、管理、科技等方面的新知识、新经验,尤其要大力搞好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知识水平。同时,要认识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而也是非常艰巨的事业,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伟大事业中去。对此,应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真理。列宁说得好:“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列宁选集》第1卷第688页、第3卷第483页)。不言而喻,只要精神文明建设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其提供保证与服务,那么,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也必将能进一步的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