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服装“梦”可以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5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连续六年,我国服装产量居世界第一;1994年以来,年出口额也以230多亿美元而跃居世界第一。但是,服装业中国品牌还没有在世界上取得应有的地位。人们有信心说——
服装“梦”可以圆
本报记者彭嘉陵
让国际市场认同中国的服装品牌,是我国服装业多年的梦想。但现在,这还是一个未圆的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没有自己的名设计师。其次,没有实力雄厚的企业作后盾,服装业的技术水平不够高。
可喜的是,服装业正视现实,努力缩小差距。他们相信,心中梦是一定能圆的。
设计师快成长
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正在迅速成长。1995年,中国纺织总会下属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评出了十佳设计师;中国服装研究设计(集团)中心自1992年以来,每年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都特设“兄弟杯”,以选拔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有一些设计师的设计已获得服装专家和商家的认可。在一些专为外国加工的服装企业,许多款式就是由中国年轻的设计师提供的,如北京的郭培、孙俭等设计的款式。同时,我国的知名设计师也开始设计生产自己牌子的服装销往国际市场。如广东的名瑞珠绣时装,与外商合资由张肇达任总经理,全部采用张肇达的设计,其中一半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在美、英、意、日等国销售时,最高卖到500美元一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举办的“21世纪服装设计大奖赛获奖作品巡回展”,在全球五大洲挑选出50名青年设计师的作品,中国的钱欣和肖渝入选。今年3月和6、7月分别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和美国纽约展出时,西方时装界对中国两位设计师的作品表示出相当的惊讶。这说明,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正逐渐获得国际时装界的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这50件获奖作品在巴黎、纽约、北京、东京四大世界大都会作巡回展出,除北京外,其他三大城市都是服装中心。北京能跻身其中,获得巡回展的殊荣,说明中国服装大国的地位已获得国际认可,中国的服装业在国际上有了相当大的影响。
企业强起来
最近十年,我国的服装业获得了空前大发展。经过激烈竞争后,服装业已分出了档次,出现了一批产值达数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服装企业,它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制衣技术和设备,他们的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识。地处江苏浙江的服装企业,过去几乎都是上海的联营厂,现在,它们首先选中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作为走向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今年初,一休集团已将总部移往上海;野风集团已将总部迁往杭州,1998年将迁往上海;罗蒙西服不仅在上海几大宾馆设立了办事处,直接与外商做生意,而且,今年还将在香港和日本设立办事处。
这些服装行业的领头雁,有的已开始把触角伸到国外。即将回归的香港被有眼光的企业家看作是把自己的品牌打向海外的重要跳板:雅戈尔将在1997年7月1日把信息和开发中心迁往香港,先占领港澳市场,然后进军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逐步向欧美市场进军。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大的愿望:把中国服装品牌打到国外去。
品牌打出去
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最近向记者透露,杉杉西服已进入日本中高档百货商场,摆上了大阪大丸百货商场的柜台,两月下来,销售不错。下一步,杉杉服装将向美国进军。
目前已有一批企业眼光转向了国外大市场。浙江奉化的罗蒙西服公司不惜重金,已在美国、日本、香港、澳大利亚、韩国等注册商标,准备以罗蒙的牌子打开这些国家市场,而不再仅仅是替别人加工、挂别人的牌子。罗蒙总裁盛军海称,1997年,就将有罗蒙西服挂着自己的品牌直接销往国外。
兽王皮衣已在俄罗斯注册,并在莫斯科开办了公司,还准备在美国、法国、泰国、香港等地开公司,把产品逐渐销往这些国家。生产波司登羽绒服的康博集团已在美国开办了公司,还准备在匈牙利开办一家小型加工厂,从中国将半成品运过去,制成成品后销往欧洲市场,并为进入美国市场作准备。董事长高德康说,过去和现在我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为外国牌子加工,今后要让外国人为中国牌子加工,从外国牌子中国造到中国牌子外国造。
当然,中国服装还有相当长的路程。但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基础和实力,关键是要抓住机遇,脚踏实地去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