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老兵的货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5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我身边的故事

老兵的货摊
沈阳市北陵大街徐双喜叶佳波
“单位效益不咋好,有时工资拿不到;不找市长找市场,油盐酱醋上摊床;伪劣假冒别找我,都是厂家进的货;辽沈战役一老兵,货真价实请品尝。” 
告示牌上的这段文字和一张大幅戎装彩照,摆在小小的货摊前,构成了一幅别致的广告。货主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者,一身旧军装,与照片比,唯一不同的是胸前没有佩戴军功章。
一次,借着买酱油,我走近了他。老人是解放战争参的军。解放后,他调进沈阳的一所军校当后勤助理,后来转业进了一家工厂当车间主任。由于企业效益不太好,他有时离休费也拿不到,老人琢磨着自己身子骨挺棒,不如上市场摆个摊,卖些油盐酱醋,老有所为。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街道办事处为他准备好了“倒骑驴”、小货床,沈阳市的几个厂家派人为他送货,工商管理部门为他选择了离家最近的“杏林市场”。
老人的生意逐渐兴隆起来。为了让顾客买得满意,吃得放心,他在告示牌上郑重承诺:“信誉第一,货真价实,分等论价,不以次顶好”。谁要在他那里买到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产品,奖励100元。当然,迄今为止,还没人能够“得奖”。
老人的货摊位置比较偏僻,我问他为何不往热闹处挪挪。旁边一位卖鞋油的大嫂接过话茬:“老八路”做生意也想着群众呀。他一到热闹地方,另外几家的油盐酱醋就卖不动了。别的摊主对他说“老爷子让口饭吃吧”,他竟连声道歉“对不起”,赶紧把摊子摆到了这地儿。生意清淡多了,他却乐,还说:“先前咋就没想到群众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