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走出深闺人初识——北京市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6
第10版(文化)
专栏:

走出深闺人初识
——北京市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邓小兵 魏曙光
想知道老舍先生的处女作是什么模样吗?想观看1900年北京居民结婚的现场情景吗?想一睹1949年的北京城全貌吗?那么您不妨去一趟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和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定能满意而归。昔日锁在柜中、颇显神秘的北京市丰富的档案资源,经过各档案馆的收集和精心整理,现在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社会,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
先哲曾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档案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查阅过去的档案,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编书、拍电影、有关法律纠纷的解决等等。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其如藏在深闺中的少女一样,令普通人感到神秘莫测,自然就更谈不上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了。
在北京市大大小小的档案馆,在一个挨一个的密集架上,曾经静静地躺着数百万卷档案,除档案管理人员偶尔翻动外,几乎无人过问。据悉,北京市档案馆藏有各类档案108万卷,时间跨度从明朝的1583年一直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连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收藏档案也达8万多卷,内容涉及文书、会计、落实查抄财物政策、落实干部政策、婚姻、纪检、知青档案等20多个门类,是该区40多年来社会变迁、生活发展、人事更迭的原始记录和凭证。至于北京市城建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近9.3万卷、底图11.6万张、缩微片131万张、照片2.3万张、录像带300盘、模型300多块。在这里面,有首都解放初期到现在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有50年代的老十大建筑档案,有80年代反映我国现代建筑水平的新十大建筑档案,还有反映当代具有民族传统、北京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一批工程档案资料。
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能得到充分利用,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进入80年代,档案工作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当普通群众也开始涉足这片昔日的禁地时,其价值就更为明显。
首都钢铁公司氧气厂职工侯松陀曾于1963年获北京市“五好职工”光荣称号,荣誉证书及奖章早已丢失,多年来他也未在意。今年1月10日当他看到《北京日报》上刊登的市总工会、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出关于“劳模先进享受荣誉津贴”的通知后,抱着一线希望,带着残存的奖章盒于1月18日到北京市档案馆查找当年被评为“五好职工”的档案,终于如愿以偿。侯松陀感激不已。
北方交通大学解放初期在西直门外征地250亩,后来未经其许可被附近其他单位及农民、居民侵占了数万平方米。“文革”后,仍有5000多平方米价值达4000万多元的土地收不回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就必须查找解放后各时期的土地法规政策。但现已公开发行的法律汇编中无地方政府的土地法规政策。最后,北方交通大学的法律顾问还是在北京市档案馆找到了有关文件,避免了无谓的损失。
此外,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在历史题材的影视拍摄方面,在历史人物传记的撰写以及经济建设等各方面,档案资料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档案信息的大量利用,促进了档案事业的自身发展。仅以西城区档案馆为例,1994年底,总投资1470万元、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的新馆竣工并投入使用。区里还拨款80万元为档案馆配置了自动烟雾报警、空调、微机光盘系统、声像演播系统等现代办公设施,前不久曾列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外接待参观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