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情系岳麓书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6
第10版(文化)
专栏:九州风物

情系岳麓书院
本报记者卢新宁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走入嵩阳书院时,就曾想过,一定要写写中国的书院。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书院的出现与衍续不仅导致了中国学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还构成了中国文化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承载并直接点化了众多文人学者的思想和灵魂。躲开了它们,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切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学问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千百年间曾经深深隐藏在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慕与企盼,实在是不应该。
1996年秋,站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里,这种想法愈加强烈。
这时候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正热热闹闹地庆贺这所大学定名70周年暨岳麓书院创建1020周年。1020年,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而校园随处可见的那些年轻的面容,更让人平添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感叹。
中国自古十分看重学校,所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古代典籍中,《论语》始于《学而》,《荀子》始于《劝学》,《法言》始于《学行》,“学”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并不是人人能去的地方。教育的不得普及,造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而“学在官府”的状况,又钳制了学术思想的迸发。书院作为独特的教育机构的兴起,大约在唐代末期。其时李家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中,官学遭破坏,国家没有学校,然而文化仍然需要以某种方式传承,民间有识之士遂率弟子投依山林,旷日讲授。这种形成于乱世中的教育组织,多以一个人为主体,传授一个学派的主张,类似于孔子时代就开创的儒家私学,但又有区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渗入了民间群体的力量,官府人员也加入到这股力量中。它有系统的教育方法和严密的管理组织机构,集中了一批在当时有声望的学术带头人。书院的山长由地方官员和名绅推选,这一切,决定了书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学: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官府关照,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疏离官学,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正是唐宋时开创的这些书院,使众多学者获得了更多的讲席机会,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也就在这种宽松的环境里,相对自由地绽开着,在中国文化史上凸起了重重高峰。
书院的真正兴盛,是在南宋。按照当时王应麟所论,张栻在岳麓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吕祖谦在丽泽书院,陆九渊在象山精舍,聚弟子讲学。而岳麓书院居当时著名的“四大书院”之冠。张栻在《岳麓求学记中》描述了“登堂者相继不绝”的盛况,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朝圣般奔向湖湘之地,自带行李伙食入住岳麓书院,日常闻教,夜自研习。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宋明理学,就在各大书院的这样的教与习中逐渐壮大。千百年后站在岳麓书院里,遥想那种盛况,还会使人心旌摇曳。
令人痴迷的不只是岳麓书院那些镌刻着历史的石碑、匾额、对联——这里随便走走就能看到李邕的碑文、朱子的诗碑。长久地留住我目光的是书院中心简朴端肃的讲堂。在长达千年的办学过程中,除了一代代著名山长在此执教外,许多著名学者也曾不远千里,到岳麓书院传道。即使是不同观点的也可以同台会讲,学术交流与自由在那样一个时代也算是到了极致。想象着这样的一个讲台上,曾站立过朱熹、张栻、王阳明、高世泰、王先谦等一代宗师;而彭龟年、王夫之、陶澍、魏源、左宗棠、蔡锷、蔡和森等人也曾就学于此,不禁蹑足轻行,油然而生敬意。
在逼仄森严的官府中,在喧嚣的人间繁华里,缺少真正安宁的环境深入运思、专注体悟。而这种山脚林间的书院,安藏着读书人真正的家园。多少中国文人就是这样越过地理上的层层阻隔,走到岳麓山下,在这样一个平凡的院落里席地而坐,虔诚地聆听大家的讲解,并最终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家。“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辉”,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院落竟安顿过一代代文化大师,他们的往来和聚会构成了一系列中国学术史中的著名事件,他们踏着这条铺满青草的路上山下山,脚步震颤,牵动着中国学术文化的经脉。
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从此步入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千年学府焕放出新的光华。自此以后,岳麓书院一直没有发出太大的声响,它静静地隐在湖南大学的怀中,给这所学校一种温厚的支撑。虽然今天的湖南大学是一所以理科为主的现代化学府,但有着这样一种背景的大学,它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便都显得平实耐久,宽阔而悠长。“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大学是中国少数几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多少年来,岳麓书院那种“体而兼得”的务实精神,以及融汇弘通的博大胸怀,一直滋养着这所学府,使其英才辈出。先后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的李达、吕振羽、杨树达等曾就读于此;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设计师胡安荣也毕业于这所大学。
初秋的岳麓书院仍然有一种炎热,在不太安静的院子里,有年轻的学子静静地坐着读书。湖南大学老师告诉我,从去年开始,所有的学生都要上一门必修课“岳麓书院史”,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正身处千年的文化积淀中。
而我知道,岳麓书院的涵义远不仅仅在于它自身,更在于无数像我这样的行旅者心中的毕生描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