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抓大稳中放小上规模——宜春地区乡镇企业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7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抓大稳中放小上规模
——宜春地区乡镇企业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高
邓布仁
宜春地区的乡镇企业是从80年代中期起步的,那时的乡镇企业是作坊式的处处点火,村村冒烟,产品很多,形成不了规模。为了生存、发展,农民什么活儿都接。直到90年代初,还处在“小、多、散、杂”的阶段。
宜春地委、行署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抓大稳中放小上规模”,即通过一系列工作把小企业放活,用股份合作制稳住中型企业并积极扶持大型企业,以此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放活小企业好办,税收不减免,经营业务自己闯,让它们在市场中优胜劣汰;稳住中型企业也不难,只要它们的产品适销对路,就给予必要的支持。地区还在沿海地区开展销会,给他们提供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帮助它们认识市场,开发市场;最难的就是“扶大”了,这“大”不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乡镇企业要达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首先是重组资产组建集团,在推进改组中壮大增长点,改变乡镇企业既“小”又“多”的问题。我们将小型企业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向大中型企业聚合,使大量闲置、低效资产实现高效运行。对全区现有的259家年产值500万元、利税5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推动其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如高峰集团,我们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覆盖广、发展前景好的江西瑞丰陶瓷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高安市石脑镇瓷厂、纸箱厂、颜料厂等关联度大的企业组建了高峰陶瓷集团。该集团的一个“太阳”牌产品,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
其次是因地制宜办小区,改变既“散”又“杂”、集约化程度低的现状,集中布局,规模经营。我们充分利用交通和资源优势,采取“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等政策,科学地展开生产力布局,把工业项目尽量建设在交通、通讯、能源、资源、水源较好的地域。引导和吸引边远山区乡村到工业小区办企业,再也不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回头路”。目前,全区初步建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小区30个,聚集工业企业340多家,其中有6个工业小区年产值超亿元。
再次是采用新方式、新方法筹集发展资金,改变资金运筹水平低的现状。其中包括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通过租赁、拍卖、联合、兼并等改革办法,促进企业资产存量合理流动,让劣势企业呆滞的资产存量借优势企业的扩张力得以盘活;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厂,使“打工潮”转变成“创业潮”。
第四是致力于提高现有企业开工率和劳动生产率,改变项目达产达标率低的现状。对全区近三年来新上的投资100万元以上的265个已竣工投产的项目,千方百计使之达产达标。对现有企业开工率低的原因,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对产品好销而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银行网开一面,给予重点支持,使其满负荷生产;对产品没有市场,又没有效益的企业要尽快转产。长期找不到合适产品的企业,干脆关门整顿。
乡镇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使宜春农村开始呈现出县域性富裕景象,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693.5元,其中来自乡镇工业的收入占1/4。宜春、平城、高安、樟树等四市财政收入过亿元,宜丰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镇镇财政收入过200万元。
(作者为中共江西宜春地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