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为了共同的愿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03
第2版()
专栏:

为了共同的愿望
 本报记者 沈石
生产技术室的人说,他是内燃机钳工。分队的人说,他是吊车司机。不管他是内燃机钳工,或者是吊车司机,他现在管理着一台开山机(工人叫空气压缩机做开山机)。
他是机械经租站的人,经租站和隧道工程队订过联系合同以后,他和许多同伴,到了乌鞘岭隧道工程队。
他来的时间并不长,可是你去问隧道队二分队的工人,他们一定会告诉你:
“孙魁福吗?他对我们隧道的帮助可大哩!”
“你问老孙吗?他真是个出色的管理开山机的人。”
同志们鼓舞过他,分队奖励过他,开凿隧道的导坑时,人们写信感谢过他。孙魁福成了隧道工程队第二分队最受欢迎的人了。
他和他的两个同伴,住在隧道东口附近的山坡上。他们每天每人轮流值班八小时。
管理开山机的人,身上总免不了机器油。孙魁福,当然不会例外,他那套衣服,除了日积月累的漆黑的油垢,有时还沾上一块一块的褐色的泥浆。
衣服上的泥浆,这是孙魁福受到工人欢迎的标志,这告诉人们:他是怎样和隧道里的工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他不同于其他照管开山机的人的地方。
按通常的说法,管理开山机的人,只要开山机运转正常,不发生事故,只要向隧道压送一定的风量,别人是没话可说的。可是,孙魁福不是这样。
他在高山上,每天走出那间机器房,看到绵延起伏的山峦,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赶快打通乌鞘岭大隧道,让兰新铁路向西修去。
孙魁福刚来乌鞘岭的时候,每天照例管理机器八个钟头,日子久了,他感到隧道里的情形,自己很少知道。工人对开山机的运转有没有意见?隧道的进度怎样……这类问题引起他的不安。他想:照管开山机的,难道每天只限于八小时的工作,不去关心工人吗?一个共产党员,难道只满足现状,将自己高搁在隧道以外吗?不,不能这样,不能老守在机器房里,必须经常到洞子里去。
他和工人不断地接触,明白了隧道里的一些情况:工人们不会修理风镐,风镐发生故障,工作便停下来;每台开山机,带四具风镐,开凿时,进度慢;风镐经常碰到坚硬的岩石;工人们穿的雨衣,总是被地下水淋得透湿。这些情形,激起了他对隧道工人深切的关怀。他想:隧道里有了这些问题,难道可以袖手旁观吗?风镐坏了,难道我不能修理吗?我管的那台开山机,难道不能多带几具风镐吗?机器房很暖,难道不能让工人们烘干雨衣吗?想到这些,他对祖国建设的责任感不由得涌上心来。
老孙去找分队的领工员曹恩序同志,对他说:“老曹!工人们的雨衣,经常湿透了,有时连棉衣也湿了,可不可以到我那间机器房里去烘干?”
“只要不妨碍你们的工作,我当然希望大家能够穿干的衣服。”曹领工员回答他。
“不会妨碍工作的,请你告诉他们,叫他们每天来烘干雨衣吧。”老孙说。
从此以后,隧道队二分队的工人,每天不用穿湿的雨衣下洞子了。
老孙又经常带着机油壶和修理工具,下到洞子里,帮助工人修理风镐和风钻。
孙魁福和工人交谈中,知道他们希望开山机多带一、两具风镐,来加速开凿导坑的进度。老孙跑到分队,对副分队长訾耀荣同志说:“訾队长!我那台开山机,可不可以多带一、两具风镐?”“老孙!多带风镐,会不会损坏机器,你好好考虑吧!”訾队长回答他。
“我考虑过多少次了,只要我们把机器保养好,多带一、两具风镐,不会损坏机器的。”老孙满有信心地说。
“只要机器不受影响,你们先带一具试试吧!”訾队长说。
以后,东洞口那台开山机,多带了一具风镐。和他一道从经租站来的同伴中,有的说:“老孙!你们那台开山机,多带了风镐,每天平均运转二十二小时,每八小时烧五十三公斤柴油,一公斤柴油,你知道值多少钱!”
“同志!”老孙回答说,“看起来我那台开山机,烧的柴油多,可是,你想一想:隧道提早一天打通,兰新路提早一天通车,对国家有多大好处,远的不说,只提一提隧道队,三千多工人,在乌鞘岭多待一天,花多少钱!”
“你难道不考虑开山机会受损坏吗?”这人又追问他。
“我早就考虑过了,我们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照管机器的。”老孙说。
孙魁福真的说到做到,他照管的虽是一部旧的开山机,多带一具风镐以后,他和两个同伴,管理得格外小心,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二月,运转了三千二百多个钟头,没有发生过大的障碍。
只要熟悉孙魁福的人,都知道他是顶爱护机器的。解放战争时期,他在部队里,驾驶汽车,车子很少出过事故。以后,他参加了修建宝天和天兰铁路,他管理的机器,总是保养得好好的。
一九五二年,他在天兰线上的北道埠机械库工作,负责机械库的是机械经租站现任工会副主席徐俊臣。有一次,起重机的汽缸冻裂了,老孙对徐俊臣说:“起重机上的事故,应该引起你的注意哩!”徐俊臣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谁知道,第二天,机械处副处长夏孙丁和政治委员朱时堂把他叫去,问道:“老徐!你是不是知道事故?”
“什么事故?你们说吧!”徐俊臣说。
“起重机的汽缸冻裂了,没有引起你的注意。”
以后,徐俊臣见了孙魁福,问道:“老孙!你向夏处长说过起重机上的事故吗?”
“是我反映的,我向你说过,你不重视,我当然向夏处长、朱政委提出来。”老孙说。
机械处通过这桩事情,开展了事故大检查,发现了工作上的一些问题。从此,徐俊臣进一步了解了老孙是一个怎样的人,反倒跟他更好了。
孙魁福,这位普通的工人,为了集体的事业,为了共同的愿望,他想得多么深入,看得多么远大。虽然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他随时随地用自己的行动,来提早修通隧道的时间,用自己的行动,给祖国增加建设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