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情注国防——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拥军优属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情注国防
——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拥军优属二三事
肖汉涛孔杰峰孔德宏
“领导干部讲政治,就是讲大局。什么是大局?经济建设是大局,事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国防建设也是大局。因此,我们应把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这是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经常说的一番话。由于他身体力行,近年来,在苏州这片美丽富庶的土地上,为驻军办实事,群众自觉为国防尽义务已蔚成风气。
1994年8月上旬,杨晓堂到苏州走马上任伊始,马上召集有关方面领导了解全市双拥工作情况。在得知苏州市因有些工作尚存在差距,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再度落选后,他当即插话:“苏州的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拥军优属、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方面决不能滞后,我们要把工作的标准定得更高一些,把创建的措施订得更实一些,争取新的突破。”几天后,他和市长章新胜一起,与有关领导干部到苏州驻军各单位逐个走访,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为各驻军单位解难题、办实事,同时就如何加大创建力度,征求部队意见。当时驻军某部因刚从外地移防苏州不久,市里已先后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部队解决了水、电、路、煤气等几十个实际问题,但因种种原因,138名家属的工作尚未全部得到安置。杨晓堂当即拍板:这个问题不仅要马上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在杨晓堂的督促下,这些家属的工作很快全部落实。
他到苏州工作刚满两年,足迹已遍布苏州所有驻军单位。对在苏州休养的38名老红军,他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大江等市里几位主要领导多次登门看望,问寒问暖。今年春节前,他和军分区、民政局的领导一起到苏州荣军疗养院慰问时,得知因国家的定补标准10多年未作变动,这些老同志每月的定期抚恤补助只有100元时,心里很难受。临走时,他拉着一名老同志的手动情地说:“苏州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你们这些人民功臣日子还这么紧,我这个书记心中有愧啊!”回来后,他指示市民政局及时拟定了《关于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意见》,经市长办公会讨论后,以市政府文件形式转发各单位。根据这个文件,全市革命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在乡复员军人的年定期补助标准分别比过去提高了20%至50%,仅此一项,各级财政每年就须增加拨款18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