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又一轮“赶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8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又一轮“赶考”
陈沙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解决好这个课题,是对全党同志的重要考验。
提到“对全党同志的重要考验”,我马上联想到四十多年前全党同志面临的那一次“重要考验”。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当党中央开完七届二中全会,从西柏坡出发进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赶考”,是经受重要考验的形象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面临的新任务,也是一次“赶考”。尽管“考题”不一样,一个是如何经受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考验,一个是如何经受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但就其重要性、迫切性而言,却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者比前者似乎更为复杂。
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和平,从革命到建设,从不掌握全国政权到掌握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环境,所处地位,所负使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所面临的考验主要是执政的考验。这就是,有了政权,成了功臣,进了城市之后,能否面对各种诱惑、各种捧场、各种糖衣裹着的炮弹,仍能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事实上,有些人没有经受住考验,倒下去了。但整个队伍毕竟经受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锤炼,在当时那种全民族刚刚获得新生的高昂气氛中,继续保持了战争年代那种精神,那股劲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比起进城的“赶考”来,在新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场“赶考”的“考题”就更新、更难。这不仅由于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习惯一下子不容易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但是,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市场竞争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如果渗透或影响到人际关系和政治生活,就会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腐蚀我们的精神,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这是一个难度更大的历史性课题。问题的解决,完全在于我们的把握和运作,在于我们的觉悟、素质和能力。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每个家庭,每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被裹挟其中,都要面对这一历史课题交出自己的答卷,其时间将会延续几十年,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成熟。因此,这是一轮“赶考”,不是少数人,也不是一场考试就能结束的。在这轮“赶考”中,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人,因为经不住名利色情等各种诱惑,经不住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考验,经不住新的历史时期执掌政权的考验,已经被宣布为不合格。但是我们的大多数党员和干部作出了合格的回答,出色的回答。当然,这只能算是头题,还须以新的努力继续回答新的课题,难度更大的课题。六中全会《决议》,就是保证我们交出好成绩的答卷的重要武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