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演员追求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19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艺海心语

演员追求什么
方掬芬
近年来,在文艺界,在社会上,我常常听见人们呼唤“演员道德”。作为一个老演员,每当听到这样的呼声,我心里就顿生感触。
过去,文艺工作者有一个崇高的称呼——“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就是说,文艺工作者要尽自己毕生的力量,去塑造人类美好的灵魂。这首先要求文艺工作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好自己的灵魂。
令人忧虑的是,现在,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文艺界,道德观念似乎都逐渐淡薄了。在我们文艺界,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出格的事。例如,某位名演员因为觉得价码不合适,就可以临场撂挑子,置观众于不顾。至于在戏剧团体内部,争角色,争排名,争待遇,争出头露面的机会,AB角关系不协调,排演场秩序混乱,在后台恶语粗言大吵大闹等等情况,则更是时有发生。我常常为发生这种事而感到心里难过。我总觉得,道德水平的低下,是一件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事情。它将产生毁灭性的后果。对社会如此,对文艺界也如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我们当演员的人,从踏入表演艺术这个门槛的第一天起,就要立志把自己的青春、才华,甚至生命无保留地献给这个崇高的事业。我们要不停歇地永远追求上进,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我们的事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永远为了别人。我们常常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不光是一句口号,它直接而且具体地指导我们的行动,每日每时都是要兑现的。这是因为,第一,我们演的戏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第二,我们的工作是直接面对观众,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在中国,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伟大演员,无论他们的才华多么高,名气多么大,在观众面前,他们都可以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演员的道德修养。不具备这种修养,恐怕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大演员。
我常常想起一些我们经历过的事情。60年代初,有一次我们剧院在南宁巡回演出。忽然,女演员张斌如接到北京家中拍来的电报,说她母亲患心肌梗塞,正在协和医院抢救。她思母心切,心急火燎,当场就哭了。可当时眼看着戏就要开演了,剧场里坐满了观众。她自觉地抑制住悲伤,擦干了眼泪,喝了一杯水,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满面春风,笑嘻嘻地上了台。她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喜剧演员,她演的是一个令人捧腹发笑的角色。她像往常一样,以巨大的创作激情,把欢乐带给了全体观众。她没有因为个人的悲伤而丝毫影响表演。
当前,我国的演艺界似乎问题不少,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尽力让“演员道德”深入到同行们的心中,就总会有成效的。实际上,在我们的周围,兢兢业业地对待创作,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艺术家的名誉,崇尚职业道德的中青年演员还是很多的。就拿我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来说,就有一些令人感动的事例。比如,今年我们剧院又重新排演中国古代神话剧《开天辟地人之初》。盛夏时节,全体演员每天刻苦排练。剧中扮演主角女娲的演员王瑶的脚感染,溃烂了。平时连走路都疼得要命,她还要忍着疼痛演戏、跳舞,那滋味是非常难受的。到了这个戏上演的时候,她的脚病不仅未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医生建议,她必须休息治疗。我们只有请曾经在这个戏里扮演过女娲的另一位女演员鲁文来顶替。鲁文当时正在外地拍摄电视剧。她接到通知,马上赶回来,回来后立即回忆戏里的动作和台词,第二天就演出了。演出说明书是事先印好了的,上面没有她的名字和照片,她没有吭一声。从这些事情上,我深深感到在年轻一代演员身上正在萌生和培育着良好品德,我们文艺的主流是健康的,我们文艺队伍的主体是优秀的。
我们谈道德,谈人的社会行为准则,离不开“人生的理想”或“理想的人格”这样的内容。现在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很盛行。这不能不影响我们文艺界。有少数人,他们的理想,就是赚更多的钱,有更大的名气,过更阔绰的生活。他们没有想到,心灵的美好,情操的高尚,理想的坚定,精神的充实,这也是一种财富,一种更加宝贵而且永远不会失去的财富。我也主张大家富有一些,日子过得舒服一些,大家都多享受一些人生的快乐。但精神的东西不可丢。一个利己主义者,无论他多么有钱,他的精神都是贫穷的,他的人格都是渺小的。我们的国家要进步,要繁荣,要发展,我们这个社会要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更加合理,更加和谐,更加有秩序,更加有效率,就一定要重视文化,重视道德。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增进自身修养,以自己的美好道德和行为,为加强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