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拓荒壮歌——黑龙江垦区近五十年艰苦创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0
第1版(要闻)
专栏:

拓荒壮歌
——黑龙江垦区近五十年艰苦创业纪实
徐国春张雅文
在共和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交相辉映的宏伟图景中,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正在黑龙江垦区展现一幅令人注目的画面:
“挖掘王”轻舒铁臂开河挖渠;大型喷灌机平移圆走耕云播雨;农航“银燕”喷药施肥;成吨的麦豆跃入烘干塔,转眼落地成金。数以万计的大型农机驶过黑土地,收获着又一个金色的秋天。
1994年,黑龙江垦区粮豆总产41.5亿公斤;1995年,51.5亿公斤;1996年总产70多亿公斤。在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近两年以每年递增10亿公斤以上的速度迈进。
地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垦区历经半个世纪的大规模开发,借助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终于形成了全方位的抗灾能力和年产50亿公斤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共和国的远征
在人类进军荒原的史册中,北大荒是一页饱含血、泪、汗水和智慧的伟大篇章。美国征伐田纳西州,苏联会战西伯利亚,无不是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而新中国进军北部荒原,是中华儿女在建国之初国力不强之时的奋起。
1947年,当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之时,一批曾经穿过战火硝烟的士兵在这片亘古荒原上披荆斩棘。飘动的旗帜是进军的火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个月架桥48座,筑路25公里,直插三江平原腹地,“北京庄”、“天津庄”、“河北庄”、“哈尔滨庄”相继出现在荒原之上。
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和专家、技术人员弓起腰身,绷紧绳索,喊起响彻云天的号子,开荒,翻耙,平整,精心播下北大荒的第一批种子。
●中国农业的翅膀
地处小兴安岭、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垦区是一片辽阔丰饶的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10%,有能力为共和国奉献金山银山。开创农业机械化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农垦人肩头。
十年之后,当“东方红”号拖拉机等大批机械陆续运进荒原时,垦荒人如虎添翼。开拓者们在初创的喜悦中,目光射向水天相接的地平线。北大荒的沃土多浸在水泊之中,丰水时节,水浸大地,无法立足。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治水、驯水、用水之战展开了。
开拓者们在抚远三角洲插上了100面红旗。全垦区调集大型水利机械500台,汇集强壮劳力2000人,100多公里的施工线上到处战车嘶鸣,人声鼎沸。附近的父老乡亲箪食壶浆,送饼送蛋。大战连着小战,一场决战打了八年,累计完成土方近6000万立方米,开挖干渠44条、支斗渠2100条,修桥52座、涵洞688个。240万亩耕地排除渍涝,成为高产田块;上百万亩原始沼泽浮出地面,成为可垦荒原。
半个世纪的时光,农垦大军在两大平原上投资20.4亿元,开挖土石13.5亿立方米,治理河流48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00万亩。千里垦区干支斗农渠系纵横,江河堤坝巍然耸立,蓄水库、扬水站星罗棋布。大面积的旱灌涝排网络,足以抵御五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为机械化、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在共和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大变革中,北大荒又成为消化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实验基地。友谊五分场二队引进美国约翰·迪尔系列机械,人均负担耕地跃升到1250亩,翻高29倍;人均生产粮豆20.5万公斤,增加24倍;人均年创产值3.3万元,提升20倍。靠世行贷款和补偿贸易,洪河、二道河、鸭绿河、浓江农场相继引进配套的世界现代化机械,成为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示范田。
●重铸钢铁之师
大农场、大机群、大耕田、大粮仓,在建设者手中托起。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家庭农场这个陌生的经营体降生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自1985年发端,家庭农场像雨后春笋般激增到20多万个。共和国的老兵们在时代潮中经历了阵痛之后,执行中央的决策,毅然地走进了自己的田垄,依然是军人的步伐,依然是军人的节奏。十余年的探索创造出的中国模式的家庭农场,将农垦经济体制推向新层面。以大农场经营资产,小农场经营生产为主要形式的双重经营体制开始在黑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合同、契约等经济形式,在责任到人、利益到人、风险到人的初级经营基础上,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协调机具,实行分化之后的重新组合,推进新经济形式下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跃上新的高度。
经营小农场的开拓者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异常活跃。他们靠实力和信誉存、拆、借、贷,不断集聚资金。千顷田野里奔驰的2万多台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95%已通过转让、购买划归小农场名下。小农场的场长们每年总共投入生产资金约25亿元,1996年达34.8亿元。在与周边农村、农民的竞争中,集约经营已走入寻常职工家庭。高产高效作物的种植其势如潮,高产玉米上升到397万亩;水稻种植面积激增到510万亩,玉米、水稻两项相加,当年即可增产10亿公斤。
大农场在市场经济的激流中,找到了自己的历史方位。开放开发、联合开发、南联北开、招商引资,成为垦区的经济热点。
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开发,成为黑龙江垦区重振雄风的发展方式。1000多万亩国有荒山、荒地、荒草、荒水、荒滩资源,面向市场,竞价拍卖、发包、出租,海内外反响强烈。13个省、44个县和境外的百家客商接踵而至。国内外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有信誉的大公司、大集团相继问津。时下,到位资金500万元,开荒18.4万亩;出让金7150万元,合同开荒26万亩。一批来自全国10多个小市县的科技人才、种田能手和外地打工者纷纷赶赴北大荒承租包种。一大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伙伴将挽臂前行。
开放开发激活的经济母体在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育中走向新世纪。
黑龙江垦区将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种子基地、饲料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城市居民副食品供应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