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橄榄城里话橄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0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橄榄城里话橄榄
章云
人称突尼斯是橄榄王国,到南方走了一遭后,才知道此言不谬。
一出首都突尼斯南郊,你就会看到公路两旁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橄榄林。即使在莫纳斯蒂尔附近的山坳里,也能看到一棵棵硕大的橄榄树迎面而来。那粗壮的树干顶着一冠细长的羽叶,那浅绿的嫩枝摇曳着一树玲珑的青果,一片片、一排排地从你眼前闪过。越往南走,橄榄树就越多、橄榄林就越密。从苏斯往南100来公里的路上,你几乎是行进在一个无边无际的橄榄林里。到了斯法克斯之后,你就进入到一个完全被橄榄树包围的世界里了。
这是一个处于橄榄林之中的城市,方圆上百公里都是橄榄树。未进其城,已闻橄榄油馥郁醇和的香味。绿荫遮掩下的城区,俨然是这个橄榄王国的心脏。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地中海橄榄研究中心,有牵动全国国民经济命脉的橄榄油公司。离市区仅十几公里的地方,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样板橄榄园。即使在繁华的商业市区,也是一切都离不开橄榄。本市最出名的现代建筑就是那个被完全漆成橄榄绿色的橄榄大楼,而市中心最著名的广场则取名为橄榄广场。连广场四周绿树丛中飞起的一群群浮云似的小青鸟,也被冠以“橄榄鸟”之名。另外,这里的所有饭店都用橄榄油炒菜,而每一餐饭里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地中海地区人见人爱的咸橄榄。难怪人人都说,斯法克斯是个橄榄城。
橄榄在北非各国有“树王”之称。传说它源起于小亚细亚,公元前9世纪,随着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上的贸易而逐渐流传到西地中海两岸。腓尼基人在突尼斯建起了迦太基王国后,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优良的植物品种,油橄榄自然而然地就在这片土地上衍生开来了。古罗马人统治时期也很重视橄榄的栽培,橄榄的种植从那时起就扩展到了整个北非沿岸。橄榄树是一种抗旱的植物,大片地种植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而且还能阻止土地沙漠化,最适合于在北非和南欧这种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种植。因此,油橄榄一般生长在地中海两岸,被人称之为“令人放心的植物”。橄榄的主要产品是橄榄油。过去,橄榄油是地中海人佐餐、配药,以及居民和墓地照明的主要油料,只有少量出口到其它国家。如今,它的用途正好相反,少量的供本地人日用,大量的供出口。比如,在突尼斯买橄榄油当食用油,比买其它植物油还贵。橄榄生产和出口已成为北非和南欧许多国家的主要收入之一。因此,橄榄是否丰收,牵动着地中海两岸成千上百万农民的心。
正是橄榄收成的季节,笔者在油料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进了斯法克斯郊外的一个满园青果的橄榄林。果实累累的橄榄树下,几个季节工人和他们的妻子们正在收拾橄榄。男人们趴在梯子上,用长木杆打树上的橄榄,女人们在树底下捡果子。他们居住的帐篷就在前面不远处,他们的孩子们正在那儿玩耍。据那几位季节工说,他们本身都是牧民。为了挣钱,他们利用这个季节来摘橄榄,把全家都带来了。农场主按日工资付给报酬,并包吃、住和喝茶。这时,橄榄林深处传来了阵阵机器榨油的轰鸣声。随着声响,我们走进了一家由传统操作和现代化榨油同时并存的榨油厂。震耳欲聋的厂房里,几个技术工正在给榨油机添料,清纯的橄榄油从机身的另一侧缓缓流入油桶。厂房门外,几个季节工正把榨完的废渣推出去晒,看来油渣也照样可以利用。采摘和榨油的时间有时能延续100多天,雇佣的季节工又很多,并分散在各个林区和260个油厂里。因此,地方电台还专门成立呼叫小组,负责工种联络和人员分配。
在回橄榄林的路上,我问在场的一农场主,今年的收成如何。他说,油橄榄同许多其它经济作物一样,一般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由于天公作美,加上政府的鼓励和重视,突尼斯的橄榄最近几年连续丰产。过去人们担心橄榄是否丰收,现在的问题是橄榄丰收了怎么办?因为这几年,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天气都不错,西班牙、意大利等橄榄大国的橄榄油出口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橄榄油能否如愿出口,已成了突尼斯人的心病,寻找橄榄油新市场成了全国关心的课题。我问油料公司的负责人,丰收之后到底怎么办?他却乐观而又自信地告诉我,“突尼斯人坚信这样一句谚语,‘橄榄是知恩图报的’,好收成一定会回报为之辛勤劳动了一年的人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