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长征中的文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0
第4版(副刊)
专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长征中的文艺
陈大鹏
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收入了他观看红军剧社演出时所拍摄的剧照。他在看了由红军文艺工作者演出的《儿童舞》后写道:“我生平见到的两个优美的儿童舞蹈家,是一军团剧社的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从江西长征过来的。”他还写道:“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的确,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军文艺工作者,发扬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的工作作风,利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了文化娱乐和宣传鼓动工作,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中宣传队最常用的一种宣传方式是“宣传鼓动棚”,由宣传队员在部队经过的一些重要路口或地段上,用布扯起棚子,插上红旗,在棚里唱歌,说快板,呼口号,鼓动部队行军。这个方法简易、实用、效果好,它是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有了宣传鼓动棚,行军路上,总是能看到宣传队员的身影。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在湘江边上设了一个宣传鼓动棚。宣传队员们打快板催促后面的部队赶快过江。在抢渡乌江时,宣传队员们冒雨组织了一个鼓动棚,动员部队在雨中跑步前进,动员群众扛竹排,找船夫,还编了一首歌来鼓舞士气。第三次设立宣传鼓动棚是在金沙江边上。宣传队员们喊口号动员部队向前赶,加快渡江的速度。第四次设鼓动棚是过雪山时,山高雪厚,空气稀薄,行走非常困难。宣传队员就在避风的地方设立鼓动点,动员部队不要休息,大声疾呼:“同志们,山上不能停留,坐下去就起不来了,不活动就会冻僵的,加油啊!翻过山就是胜利!”
宣传队员还在行军中教战士学文化。他们把一块小木板挂在前边战士的背包上,写几个字,行一次军就能认几个字。行军休息时,宣传队员画一幅漫画,内容很夸张,贴在路边或举在身后,使战士们笑声不断。
二、六军团初期的宣传演出很简单,没有正规的剧本、乐器,常常根据需要,几个人一凑,编几句顺口溜唱几支歌就算演出了。长征的特点是走路,红军指战员对宣传队的期望就是在行军中能听到演奏,听到歌声。宣传队的主要乐器是六件:二胡两把,口琴两支,月琴和笛子各一件。长征中演奏的乐器,全是传统曲目和民歌民谣。当时最受红军战士欢迎的乐曲有《梅花三弄》、《苏武牧羊》、《孟姜女》、《小放牛》、《绣荷包》等等。
1935年1月,中央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2月28日第二次占领遵义,击溃了王家烈的部队。为庆祝这一胜利,红军利用旧曲填词编了一首《再占遵义歌》。红军自云南赶赴金沙江,唱了一首歌《金包谷》。还有一首流传至今的长征歌曲《渡金沙江胜利歌》,词作者是当时红一军团一师的宣传科长彭加伦。这首歌是他在向金沙江奔袭的行军路上创作的:“金沙江水哗啦啦响,长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它水深洪流急,更不怕山高路又长,我们真顽强,战胜了困难,克服一切疲劳,下决心我们要渡江。”
在红军渡过大渡河后,陆定一、李伯钊创作了《打骑兵歌》:“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应战来打他,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齐射杀。我们瞄准他,我们打垮他,我们消灭他,无敌的红军是我们,打垮了敌人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要百胜。”在毛尔盖,李伯钊又根据此歌编了《打骑兵舞》,运用歌舞的形式,指导战士们掌握打骑兵的要领。雪山草地挡不住红军的脚步,哪里有红军战士,哪里就有宣传队员的歌声。彭加伦在翻过雪山走过草地后写了一首《战斗鼓动歌》:“红色战士呱呱叫,万里长征不辞劳,艰苦来奋斗,依嘟呀嘟喂嘟喂,艰苦来奋斗;天险的金沙江呀大渡河,雪山格草地粮食少,一起战胜了,依嘟呀嘟喂嘟喂,一起战胜了。”这首歌一直唱到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解放通南巴后,最突出的问题是遍地烟毒。为了人民的健康,川陕苏维埃政府成立了戒烟局,通令全区各地设立戒烟所。剧团和各部队宣传队为配合这一中心工作,演唱《工农戒烟歌》:“工农呀,弟兄呀,静音听呀哈,唱个歌儿给你听,其中有原因呀,嗯嗯呀,其中有原因呀,洋烟啊,本是呀,大毒品呀哈,军阀弄来害人民,不让我们翻身呀,嗯嗯呀,不让我们翻身呀……”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会师的第三天,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到达达维。当天晚上,总政治部召开了联欢会,会堂设置在镇外三角巷,周恩来是会议主持人,他还亲自点燃了一个大汽灯,使会堂显得更加明亮。一方面军的各剧社以“军委文工团”的名义演出了李伯钊编的《千人当红军》的小剧和许多歌舞节目,李伯钊最拿手的是《红军舞》、《海军舞》,许多节目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一再重演。
6月21日,一、四方面军驻懋功部队举行盛大联欢会,庆祝两大主力会师。会上,毛泽东、朱德作了重要讲话后便和大家一起观看军委文工团演出的话剧《一只破草鞋》,演员们活泼生动、诙谐幽默的表演,笑得大家前仰后合。最后中央领导和战士们同声高唱《两大主力会合歌》。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举行庆祝两大主力会师的盛大联欢会。朱德总司令和大家一起观看文艺演出。红四方面军剧团演出了《迎亲人》和《红军舞》等许多精彩节目。贺龙总指挥、任弼时政委、甘泗淇主任等决定把二方面军宣传队改为剧社。贺龙亲自从部队和机关里挑选青年文艺骨干,使宣传队扩充到57人,并宣布把宣传队改名为“战斗剧社”。贺龙总指挥请“红军艺术家”李伯钊指导“战斗剧社”的建设和演员训练。
在红一军团战士剧社发展的历史上,作为军团宣传部长和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也是红军文艺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吴起镇战斗后,他指示红四团团长杨成武,把该团在青石嘴战斗中缴获的布匹给战士剧社每人做一套新军衣,而当时部队的被服非常困难。这件事被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传为佳话。1937年2月邓小平给机关干部讲话时,发现大家唱《国际歌》南腔北调,音符也唱错。他就把大家集中起来,亲自教唱。
长征中焕发出来的文艺精神与长征一样,永存于我们的心中。(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