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产品名牌不等于市场名牌集宁熊猫集团守着名牌却亏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1
第2版(经济)
专栏:

  产品名牌不等于市场名牌
集宁熊猫集团守着名牌却亏损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尹洪东)三年前,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依托集宁市熊猫集团的熊猫牌皮衣这一名牌产品,建起了华北最大的皮件城,年交易额近亿元。然而,熊猫集团却从去年起效益不断下滑,今年1—9月份,企业净亏损达535万元,占总资产的近1/6。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集宁皮件一条街,平均日客流量万余人次,每天1200多个花色品种的皮衣、皮手套、其它皮革制品和原辅材料在这里交易。然而,与一条街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熊猫集团的衰落。这个曾经是集宁市效益最好的国有企业,从去年起,效益不断下滑,产成品积压总金额达972万元。名牌效应似乎转移到了皮件一条街,而名牌企业仿佛游离于名牌效应之外。
探究熊猫集团与一条街衰与荣的原因,熊猫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正昱分析说:“个体工商户营销灵活,价格较低,成本也低;而熊猫集团市场拓展不够,成本较高,产品单一,内部管理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也没有全部到位,这是主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制造一件皮衣的价格熊猫集团要高出个体工商户300元左右。个体户材料消耗小,手中几乎无废料。而且他们千军万马直接进入市场,销售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仅在山西大同一地就有销售加工点30处。
其实,熊猫集团现象引发人们思考的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即如何使产品名牌成为市场名牌。有关人士分析,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多的是产品名牌、质量名牌,少的是市场名牌——高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高市场影响力的名牌。熊猫集团之所以抱守名牌却亏损,就在于有了名牌产品之后,既缺乏自觉的名牌自我保护意识,更缺乏名牌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近两年,熊猫集团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每年只有10万元。熊猫品牌也没有系列化开发,产品结构单一。工艺上,特别是制革工艺水平低,服装革主要依靠从河北和武汉购进,成本居高难下。另外,熊猫集团还存在着内部产权关系不明晰、机制转换滞后的问题。这些都是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