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变中取胜——大连兴业蔬菜批发市场创业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3
第2版(经济)
专栏:

  变中取胜
——大连兴业蔬菜批发市场创业记
汪波 宝红
1993年3月,经销了几十年木材的大连市木材总公司第一经销公司的职工们被一个“变”字惊得目瞪口呆:公司要转业兴建蔬菜批发市场!
木材公司变成蔬菜市场,“木匠”要变为“菜贩”,职工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然而,市场经济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则生,不变则亡。
当时木材市场放开,木材经营竞争激烈。木材公司到1993年已累计亏损达4000万元。企业要生存,职工要吃饭,怎么办?只有干。干什么?这一年也正好是大连市大上菜篮子工程,大力兴办大市场的一年。公司拥有7.9万平方米的大场院,场院内有联网全国各地的铁路专用线,这里还与长期经营蔬菜批发的蔬菜公司毗邻。独有的优势使公司的领导不甘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坐以待毙,于是一份转产申请呈到了市政府领导的案头。同年,市政府把兴建“兴业”等五家蔬菜批发市场写到了1993年为民办实事的大事中。
起初,市场试营业时,每天进场交易的业主只有七八户,品种三五个,总量不足50吨。当天菜卖不完,第二天全烂了,下一次连这七八个业户也不来了,庞大的场院冷冷清清。
市场市场,应先有市后有场,而这里却是先有场后有市,这就出现了不是有菜无客,就是有客无菜。
变是变了。但关键是变中不乱,变中取胜。经过调查和分析,“兴业”为振兴市场迈出了两大步。首先是启动市场,千方百计广招各地业主进场交易。他们兵分两路,一部分职工走出去,到全国各大蔬菜产区招商签合同,蹲点采购,随车发运;另一部分职工风餐露宿,24小时在高速公路口接引外地进大连的蔬菜车进场交易,同时向业主承诺,凡进兴业市场交易的业主,卖不掉的剩菜,市场全部按原价收购,免除后顾之忧。为方便业主,他们还把市场的办公室腾出来供业主休息睡觉,职工轮班24小时在场内服务,有的职工还利用休息时间推着车沿街卖剩菜,以使市场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渐渐地,进场交易的车多了,每天交易量达百吨左右,市场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兴业”改原来的市场集中收款为货主自己收款,避免了市场压占客户的资金,此项改革深得客户拥护。客户说:“到兴业市场交易,货卖完,款到手,见的是实惠。”
“兴业”的生意越来越红火。1994年小食品、小商品、果品、干调味品相继在这里形成市场。1995年,全市最大的生肉批发市场在此开业,全市第一个地产菜批发市场在此落成。1996年,净菜加工摆上柜台,熟肉制品批发落户“兴业”。“兴业”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三年上了三个台阶:1994年分别为3万吨,0.5亿元;1995年分别为25万吨,3.5亿元;1996年上半年分别为15万吨,3.5亿元。
现在兴业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大连市人民的大菜篮子,每天进场交易的经营者达上万人次,人员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上市交易的品种达四十多种,交易量达800多吨。如今,兴业蔬菜批发市场作为龙头企业已兼并了木材总公司及下属14个经济实体,变为了大连兴业物产责任有限公司。公司挂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兼并来的2000多名职工补发拖欠的工资和医药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