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教师应做精神文明的典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3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

  教师应做精神文明的典范
编者按:小学生张潇潇的来信,道出了亿万学生的心里话——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做精神文明的典范。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个别教师不注意个人修养,存在说脏话、粗话,讽刺、挖苦学生等不文明现象,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使校园、课堂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最具魅力、最有成效的场所,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共同的期望。
日前,本报邀请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的部分教师,就师德师风建设问题进行座谈。本版今天摘登部分发言,希望能引起共鸣。
胡绍芳(校长):如果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千千万万道德高尚的后来人,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大批道德高尚的教师。师德如何,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灵魂的塑造,绝不可等闲视之。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成材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一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教师应从严要求自己,做精神文明的典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社会的分析、看法还比较简单。所以,教师身负重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乔红(一年级班主任):社会上每一个正当的行业都是神圣的,不分彼此,没有等级。但教育这个行业却更神圣,因为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兴衰。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崇高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们都会下意识地去模仿。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首先应具备这样的素质。在全社会都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刻,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加强自身修养。
石天钧(教学主任):我们现在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本身的素质就应不断提高。
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学知识的投入,还有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传递。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从严要求自己,在与学生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教书育人。
白洁(德育主任):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就更应当注意净化自己的精
神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培养学生的爱心,用自己的灵魂塑造他们的灵魂。其次,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一系列伦理道德观念。
薛锡兰(教学主任):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园地,有双重任务要完成:第一,要让学生尽可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及集体主义思想和劳动态度等。这双重任务在小学教育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老师在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及言谈举止,不要给孩子纯洁的心灵蒙上阴影。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绝不仅要看其分数高低。人才素质有着丰富的内容,要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材,教师的言行是最好的教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