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李鹏总理考察三峡工程移民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4
第2版(要闻)
专栏:

  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
——李鹏总理考察三峡工程移民工作
新华社记者张宿堂
(一)
1992年4月,当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三峡工程建设时,千千万万的目光在三峡聚焦。与此同时,移民工作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调查,工程所需移民人口静态为80多万,动态为100多万。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已近两年,移民工作在工程获得批准后已由试点转入有计划的搬迁实施阶段。
几年过去了,在工程顺利进展的同时,移民工作进行得如何?始终关注三峡工程建设的李鹏总理同样十分关心移民工作。
10月17日,李鹏前往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重点地区——四川涪陵、万县,湖北宜昌等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
(二)
“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于移民”。早在工程开工之初,李鹏总理就明确要求高度重视移民工作。随后,他又多次指出:“移民是否能妥善安置,既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又关系社会安定大局,同时关系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必须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生活有保障,经济有发展。”
10月19日和20日,李鹏先后来到了万县市五桥区的百安坝和湖北秭归的新县址考察。
位于长江南岸的万县市五桥新城区规划面积三平方公里,主要用于万县市其它两个城区的单位和居民的搬迁。站在百安坝的制高点,放眼望去,这里的城市道路已初具规模,一片片新建的房屋在过去的不毛之地上拔地而起。不远处的长江上,是正在建设的万县长江大桥。万县市的负责同志告诉李鹏,这里已建成了万吨水厂,邮电通讯也实现了程控化,建成搬迁房屋面积11万平方米,迁进新区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有160多家。
在由上海市捐资兴建的希望小学前,少先队员们列队欢迎李鹏总理。望着崭新的校舍和活泼的孩子,李鹏十分高兴。他将自己新近收到的3000元稿费交给重庆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请他们转赠给三峡地区的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入校读书。他叮嘱说,在移民中,要高度重视学校的搬迁工作,不但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要通过搬迁,使学校的校舍得以改善。
秭归新县城的茅坪原来是一个小集镇,这里紧靠三峡大坝,西距老县城37公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这里的“四通一平”已基本完成,规划面积3.23平方公里,已开工建房面积28万平方米。秭归县的负责同志汇报说,按照当前的搬迁进度,可满足1997年大江截流的要求。
看到这一切,听到这一切,李鹏表示满意。他对两地的负责人说:“城镇的搬迁是一件大事,要把规划做好,使生产、生活合理布置。城镇搬迁有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把企业搬迁好,把移民安置好。这里面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要考虑客观条件的可能,不要总想马路修得宽宽的,标准定得高高的,项目搞得大大的,热衷于铺新摊子。”
在两地,李鹏都详细询问了新区的占地情况、行政机关的办公用房情况。他说:“新建城区,要十分注意节约用地。行政机关的办公用房最好是搞综合楼,大家都在一起办公,这样既可以节约土地、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办事效率。”他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办每一件事情都要勤俭节约,提高实效。
考察中,李鹏了解到大江截流后需要搬迁的2.93万移民中,目前已顺利安置2.1万人。在这过程中,库区人民以自力更生的创造精神开辟了多处数百亩连片的山地,改造了大批低产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道路、水利配套的梯田。一些地区的农民看到试点安置得好,主动要求搬迁,用他们的话说:“早搬迁,早开地,早受益。”
尤其使李鹏高兴的是,云阳县普安乡姚坪村会计汪学才,带领全村村民不等、不靠,主动提前开展新村的建设。他们开山造田,使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今日的富裕村。现在全村人均粮食增加到600余公斤,人均收入也从几百元增加到1000多元,为全县的移民安置创造了经验。
李鹏对广大群众自力更生、顾全大局的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他说,从实践看,群众是积极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的,是富于创造精神的。我们的各级政府一定要鼓励、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对于那些主动、自发搬迁的,一定要及时地把移民补偿金发到他们手中。他说:“要确保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各级政府和做三峡移民工作的同志应该把动员、引导群众搬迁、致富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
早在三峡工程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移民量大的特点,提出要改变过去单纯赔偿的做法,实行开发性移民。根据几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又提出了一系列的移民安置方针和原则。这之中就包括了广受库区群众欢迎的对口支援。
1992年,国务院作出决定,号召各省市、中央各部门开展全国性对口支援,为三峡工程作贡献。经过几年的推动,仅全国20个省市和10个大中城市对口支援已实施的项目近800个,到位资金14亿多元。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除支援一批物资和资金、开展人才交流、吸纳库区人员到沿海就业外,还着力组织起一批效益好的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同库区搬迁企业结合,取得了成功。
10月18日和19日,李鹏先后来到对口支援的成功范例杭州娃哈哈集团涪陵有限责任公司、常柴万县柴油机有限公司、四川白猫有限公司考察。
杭州娃哈哈集团涪陵公司是杭州娃哈哈集团与涪陵市枳城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它采取移民经费与移民任务总承包的方式,对涪陵市罐头厂、枳城区酒厂、糖果厂三家淹没特困企业进行承包技改搬迁,不仅安置了原企业职工1018名和209名离退休人员,还将安置部分农村移民。到今年9月,公司在一年零九个月时间内不但使原企业扭亏,而且创税利2750万元。
于今年1月动工兴建的常柴万县柴油机有限公司,到9月13日就生产出了第一台常柴牌单缸柴油机,创造了闻名四方的“三峡速度”。这个由江苏省常州市对口支援的项目,由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三峡柴油机厂联合组建,到10月中旬,已生产柴油机2000多台。
四川白猫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项目。由上海白猫集团与万县市淹没搬迁企业五一日化公司联合组建。公司于今年元月开始运行,1月至9月生产“白猫”洗涤系列产品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实现利税250万元。五一日化在万县市率先尝到了“引进嫁接,发挥名牌效益”的甜头。
在三家企业,李鹏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产品的销路、双方合作方式等情况。他对这种通过企业的“联姻”实现对口支援目标的方式十分赞赏。他说:“在这里办厂,你们开了个好头。不但支援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库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把名优产品送到库区人民手中,你们自己也取得了经济利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积极到库区去投资、合资办厂,开发资源,开拓市场。
对库区的各级领导,李鹏总理谆谆告诫说:“我们今天提倡的对口支援,不同于过去的一平二调。对库区来说,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要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一定要注意克服依赖思想。单方面索取,既让支援方难以承受,合作也难以持久。要主动为支援方排忧解难,珍惜来自各方的支援。”
考察途中,李鹏还与一同考察的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八省市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与他们就进一步开展对口支援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他感慨地说,对口支援是一种好的形式,从几家企业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优越性。
李鹏对各省市负责人说:“三峡库区经济虽然现在还不发达,但这里的资源丰富,市场潜力也很大。四川的猪多,天然气资源丰富,夏天又热,我看河南春都、广东万家乐、浙江东宝也都可以到库区合作办肉联厂、热水器厂、空调器厂嘛。各地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多做些引导工作。”
(四)
百万移民,对于祖祖辈辈依伴长江生息的三峡库区人民来说,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考察中,李鹏多次提醒库区的各级干部:三峡库区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经济发展不快,目前尚未脱贫的人口也不少。三峡的建设对库区人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开发性移民,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来,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移民工作积累宝贵的成功经验。
李鹏语重心长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是十分支持三峡工程的,对三峡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也是给予了很大帮助的。但仅仅依靠这些外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你们自己一定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逐步改变库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他最后说,通过实践,移民工作已探索出不少成功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庞大的移民工作一定能顺利完成,也一定能保障三峡水利枢纽这个跨世纪宏伟工程的顺利建成。
走长江,看移民。李鹏总理的三峡库区之行使库区人民了解了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更从这关心和支持中坚定了通过移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信心。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这曾是库区人民不断思索的问题,今天已成为他们充满信心的前进目标。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