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大渡河畔竞风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大渡河畔竞风流
新华社记者周志方岳林才本报记者聂传清
车进横断山,我们终于看见了大渡河。半米粗的巨木漂来,转眼被冲出几里,巨大的山石滚落,一瞬间便被波涛吞没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桀骜不驯的大渡河!红军长征通过彝区后,蒋介石调动10余万兵力,南追北堵,图谋利用这个天险,把红军消灭在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中央红军进入了长征中最危险的境地。
1935年5月24日晚,红一方面军一团在刘伯承、聂荣臻的率领下,经过强行军袭占大渡河上的渡口安顺场,红军在夜色茫茫的河边只找到了一条船。
这只孤舟载着熊尚林等17名身背马刀的勇士,迎着枪林弹雨朝对岸划去。刘伯承、聂荣臻走出工事指挥渡河,子弹掠过他们的头顶。为了首长的安全,司号员停止了吹号。刘伯承命令,继续吹号。20年后成为我军最年轻的上将的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肖华从司号员手中夺过铜号,亲自奏响了嘹亮的冲锋号角。
61年前,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使大渡河成了中国西部最富传奇色彩的河。
小镇沐浴在宁静的阳光中,我们想寻找的最后一位摆渡过红军的老船工帅仕高已于去年逝世了。虽然大渡河上已架起了许多座桥梁,安顺场也已有了17辆私人汽车,但是这里还保留着一艘渡船,年轻的船工雷显高和彭玉华在每年秋冬季节依然会把船划过这个古老的渡口。船工们对父辈和红军战士一起创造的那个奇迹感到无上光荣。彝族乡长哦耳古睹说,安顺场人保留的不只是一艘船,更多的是对红军精神的怀念。
泸定桥是红军在大渡河上创造另一个奇迹的地方。今天,泸定桥已经成为勇敢无畏的象征。
当年这里正值洪水季节,大渡河水高浪急,泸定桥悬在十丈高空中的桥板全被敌人抽空,只剩下13根碗口粗的铁链子。22名手持冲锋枪的红军勇士组成突击队,扶着桥栏,踩着摇晃的索链,冒着飞来的子弹向对岸冲去。今天,沿着大渡河水延伸的川藏公路上,红军的后代——我们年轻的汽车兵们,在这英雄河畔续写着英雄的红军精神的新篇章。
川藏线全长3200多公里,是连接西藏和祖国内地的一条血脉。它沿途到处是高山峭壁,气候复杂,泥石流、塌方、雪崩随时能吞没人的生命。这是一条勇敢者才敢闯入的路,被称为西部奇路,它经过的许多地区都曾留下过红军长征的足迹。
几十年来,汽车兵把祖国和人民的嘱托牢记在心头,“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为支援西藏建设、巩固国防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支部队先后涌现出了被中央军委授予称号的“川藏线上十英雄”和“英雄汽车兵”张洪;被国防部命名的“钢铁运输班”等先进集体与个人;先后有370多人长眠在征途中。
370多座永远年轻的碑,矗立在这条风雪弥漫的道路上,汽车兵们用生命铸就的“川藏线精神”和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超越时空,紧紧地挽在了一起。它告诉我们,也告诉未来,勇敢者前无险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