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澳门名园卢廉若——澳门见闻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5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名园卢廉若
——澳门见闻之四
张玉书
在澳门东望洋山北麓的繁华闹市中,在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交汇处,有一座颇具江南园林风韵的名园——卢廉若公园。
据介绍,卢廉若公园原系澳门富商卢廉若的一座私家花园,占地甚广,始建于190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才于1925年正式建成。它原称“娱园”,“娱园”美景也早已驰名澳门,只可惜当时一般游人不能入内,无法观赏园中美景。后因卢家家道中落,“娱园”产业和有关建筑相继易手,今日“娱园”的主要业权也落入澳门知名人士何贤先生手中。何先生为了保存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让澳门民众有一个游览休憩的场所,于1972年以低价将“娱园”转让给澳葡当局。澳门政府经过修整装饰,并商得培正中学同意让出了九曲桥一角,还请澳门一些名人在园内一些亭子和建筑上书联作画,于1974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命名为“卢廉若公园”。
今日卢廉若公园总面积虽然只有1.78公顷,仅为原“娱园”的1/4,但因其在设计和布局上十分精巧,加上善于移山借景,使人颇有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人们从正门进入公园,经过一座书有“屏山镜楼”四个大字的古色古香的拱门,穿行在一条条长满鲜花和翠竹的林荫小道上,就能见到在参天的榕树、成片的竹林、飘荡的柳枝、争艳的鲜花掩映下的楼台亭阁、曲径回廊、流水小桥、假山飞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如诗如画,俨然一派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正如园内一座假山的大石上书写的:“真山假山真垒假垒,天下奇观人间富地”,这确是目前卢廉若公园的写照,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园内的一座主要建筑——春草堂,过去是主人接待贵客的地方。1915年5月,为革命四处奔走呼号的孙中山先生再次来到澳门,就曾获园主接待,在春草堂小住了几日,并在那里会见了中葡知名人士。春草堂虽是典型的中国建筑,但房屋的外墙却采用了葡萄牙人习用的米黄色,并配以白色线条;12根廊柱采取哥特式建筑形式,柱顶上修饰的是白色欧式花纹。而濒临水塘的平台的座椅式栅栏则是中国人喜欢用的鲜艳的大红色,使人一眼就看到这座中国建筑物上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迹。
由于卢廉若公园的景色在澳门众多公园中一枝独秀,1992年被评为澳门新八景之一——“卢廉探胜”。每天有很多游人来这里参观游览,特别是一些退休老人,常到这里聚会聊天,锻炼身体,唱戏跳舞,颐养天年。公园也经常组织和举办各种活动,如市政当局和广东省博物院合作举办每年的生肖展览,展出国内出土和珍藏的各种生肖文物,介绍生肖知识,很受游人欢迎。每逢假日,园内还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图片展览、赏月晚会、文人雅集等,吸引了大批游人。
卢廉若公园的池塘面积达0.32公顷,一尊用巨石垒成的江南古典美女(也有人说是送子观音)玉立池中,她的四周有成群的非洲鲫鱼游来游去,几只白鸭、水鸟悠闲地游戏其间,几朵细小的白莲在水面上随风摇曳……
为什么池塘里鱼的品种和荷花这么少呢?经向澳门一位园林专家唐先生请教,他告诉我们,池中放养的原来都是红色的金鱼和鲤鱼,色彩缤纷。近年来有的游客把非洲鲫鱼和巴西龟作为“放生鱼”放养在池中,非洲鲫鱼和巴西龟的繁殖能力强、生长快,现在已反客为主,成了池塘里的主宰,把金鱼和鲤鱼产下的卵吃了不少,所以池里的金鱼和鲤鱼的数量大为减少;往年每到夏天,满池荷花盛开,斗妍争艳,荷香四溢,但现在大个儿的非洲鲫鱼喜欢啃荷花的根;巴西龟喜欢爬在荷叶上,常把小荷枝压断,所以未等荷花长大,就已被糟踏得不成样子;另外还有一个对荷花成长不利的因素是,过去池塘里的水是靠泉水不断补充,水源比较稳定,如今公园四周高楼大厦不断增多,以致把泉水的水源阻断,完全要靠雨水来补充,加上水池本身渗漏严重,造成水位不稳,影响荷花成长。因此,尽管公园多方设法,还从武汉引进了50多个荷花良种在这里栽培,但还是难以奏效。
卢廉若公园少了荷花,“卢廉探胜”也就少了点什么,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希望卢廉若公园早日恢复往日的胜景,为澳门日益发展的旅游业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往年,每到夏天,卢廉若公园荷花盛开。许昭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