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从科学哲学看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5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从科学哲学看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吾伦
许多人相信人类或个人受命运所支配,这种信念非自今日始。例如,《论语·颜渊》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点,数千年来在我国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信念不但中国有,西方也有。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上帝说‘必然与偶然与我无缘,我所意愿的即是命运’。”他们不但认为人的命运从一生下来就被决定,而且可以算出来。这样便有了算命术、占卜术以至“预测学”等等。
其实,算命术和占卜术都是一种巫术和骗术。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他的讲演集中指出,欧洲古代的算命者全都是些女巫,她们“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她们所说的未来结果“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无法经受事实的检验。科学哲学研究告诉我们,把预言或结论说得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从而逃避经验事实的检验,这正是伪科学的特征。
一个人未来的吉凶祸福,即“命”,是否能算出来?我们可以负责地说,是算不出来的。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个人想离开科学来谈认识、谈预测,更是不可想象的。这里,需要谈谈科学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自然科学所描述的对象世界,一个是伦理学所探索的行为世界。对于前者,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揭示控制它的适普定律。19世纪就有拉普拉斯决定论,认为世界的一切都由物理定律所确定。但是,当代科学证明,拉普拉斯决定论是一种神话。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着大量的随机性。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原理表明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不确定性,混沌学又揭示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极端复杂性,存在所谓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累积,可能导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大风暴。它表明了初始条件中的一个微小扰动,可以导致无法预料的结果。所以,自然科学所描绘的世界决非严格地确定的。物理世界的未来永远是开放的,是无法精确地被预言的。
伦理学所揭示的行为世界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言,否则人类就不可能有自由意志,也就不可能有道德责任。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命中注定,那我们就无需用道德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也用不着制订法律奖励或惩处某些行为了。因为奖励是要鼓励人们效法,惩处是要阻止人们重蹈覆辙,如果每个人的一切都已被命中注定,奖励和惩处还起什么作用?
实际上,即使一个非常坚定地相信生死由命的人,在他横穿马路时,也要先看一看有没有汽车驶来,是否安全。这就显得十分荒诞!既然一切都是注定的,何必又顾及安全不安全的问题呢?
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无时不在起作用。人一旦参与社会生活,其中内外因素中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现实的进程。这就是混沌学告诉我们的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当然,自然界和人类行为中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决不意味着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就无所作为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确强调了受客观存在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言性制约的一面,但人还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另一面。人可以通过自己主观的努力,积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进而改造自然,把握人类和个人的命运。
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再没有比科学对认识更具有价值了。科学精神教人探求真理,科学方法使人实事求是,科学态度防止人们陷入虚妄。那些鄙视科学的人终将受到历史无情的惩罚。借此机会,奉劝那些相信宿命论和无所作为论的人们,多读一些科学哲学的书籍,这对端正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是极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去争取更加美好的未来。(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