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油港像座大花园——大连新港环境保护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油港像座大花园
——大连新港环境保护纪事
本报记者张书政
大连新港,又叫大连鲇鱼湾油港,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油港。来港采访的路上,我想象着:“油港油港,又黑又脏,海不见鱼,岸无花香。”进港一看,海区环保竟和我原来的想象是个大反差,油港像座大花园。
漫步在1490米长的栈桥式原油码头上,两座栈桥像两条巨龙奔向大海,耸立在桥端的七台红色输油臂高高扬起,以每台每小时2360立方米的装油效率,给停靠在码头前的一艘10万吨级大油轮装船输油。泊位水深17.5米。从栈桥到泊位,海面没有油污,海水蓝得近似透明,几个老者和小伙子兴致勃勃地举竿垂钓。原来人人都有收获!
油港在岸上的主要设施,是散落在丘岗间的17座巨型储油罐,总容量55万立方米。这是大庆原油经过983公里地下管道的长途旅行,到此集结待命。岸上港区面积大,汇聚的油量和管线多,也不见油污之迹,到处干干净净,座座油罐和栋栋楼宇都在青山绿树掩映之中。
大连新港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缓解大连港的运输压力,于1976年建成投产的。
中外油港的通病是易污染,作业难点是防污染。大连新港化难点为优点,变“易污染”为“无污染”,这才是难能可贵之处。
在油运过程中,对海域环境威胁最大的,是油轮排出的压舱污水。油港投产之初,排出的污水量小,采用随时接收、随时处理的办法。后来,油港吞吐量几经扩大,油轮和压舱水不断增加,促使油港革新收污化污工艺,改进污水排放沟,更新机泵和除油罐,增设拦油闸,把海上收污的头疼事解决了。20年来,全港共排放污水2300多万吨,回收油污9万多吨,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都是100%。
对岸上港区的环境保护,数百条纵横交错的管线接头封闭严密,杜绝跑冒滴漏。年复一年地搞绿化,至今已建成花园3处,植树80多个品种,共43万株。植草坪6万平方米,使这里的人均绿地近350平方米。
昔日的荒滩秃岭,如今成了花园式的港口,成为大连市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世界大型油港中的佼佼者。
出色的环境保护带来了辉煌的经济效益。大连新港投产20年,共上缴国家利税20.06亿元,是建港投资的12.6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