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训练,永无止境的话题——冷观中国游泳(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29
第8版(体育)
专栏:

训练,永无止境的话题
——冷观中国游泳(一)
本报记者许立群
亚特兰大的烽烟虽已散尽数月,但对奥运会得失成败的思考却不应匆匆画上句号。
无情的0.03秒,使50米自由泳奥运会金牌从乐靖宜的指缝儿间滑落。
有关专家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带并精确计算发现:就在最后冲刺的7.5米时乐靖宜尚领先对手范·戴肯0.13秒,而一个触壁动作改变了双方的命运,戴肯手臂直线运行,而乐靖宜的手臂却在空中划了一道小小的弧线。
百密而一疏,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也不难解决的技术细节竟成为金牌争夺中的决定性因素。训练中要精益求精,每个技术环节都要精雕细刻——对世界纪录保持者这也不算是多余的要求。
单莺今年4月选拔赛100米自由泳54秒59的成绩放在奥运会上可稳获银牌。出人意料的是,她未能进入决赛。
问题出在了预赛上。单莺想在早晨保持体力,没想到太过放松,仅列预赛第九,痛失决赛权。单莺现象反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倾向。一些高水平选手在国内比赛时由于很容易进入决赛,因而预赛时不太尽力,久而久之预赛时紧张不起来,出不来状态。不少教练也认为一天之内要达到两个高峰不太可能。
但许多不可能已经变为可能。本次奥运会游泳比赛女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是南非的海恩斯在预赛中创造的,决赛时她又以较大的优势夺冠。
如今国际大赛高手如云,预赛的激烈程度有时并不亚于决赛。新形势提出了新课题。如果我们不能在国内练兵中与国际比赛接轨,顺应国际潮流,必定吃亏。
令人痛惜的还有刘黎敏,1%秒结成的苦果会让她咀嚼一生。百米蝶泳决赛,刘黎敏出发、转身、触壁等技术环节非常出色,但她游程中损失太大,前25米比对手戴肯慢了一秒多。这其实反映了训练能力上的差距。
原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搞到一份澳大利亚著名蝶泳选手奥尼尔的训练表,对比一看刘黎敏每堂课蝶泳专项的训练承担量只有奥尼尔的一半。
训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今年8月陈运鹏赴汉城讲学时,观看了亚太地区年龄组游泳比赛。“我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中国青少年无论技术风格还是训练能力都不出众。”陈运鹏认为要大力提高青少年选手的训练能力首先要破除传统的保守思想。“我们总怕练过火,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发育。韩国青少年的训练量就比我们大得多。如何确定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训练的最佳负荷值得我们好好探索。”
训练中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十年前中国游泳率先施行能量分类训练后,造就了一批批世界级泳星;今天当这一方法已为各国普遍运用时,我们还有何优势可言?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竞赛是训练的镜子。竞技场不相信运气,只承认实力。
训练,永无止境的话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