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在林林总总的广告充斥视野之时,作为成年人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孩子辨析广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30
第10版(文化)
专栏:文化消费大家谈

在林林总总的广告充斥视野之时,作为成年人应该思考——
如何引导孩子辨析广告
胡萍
我曾对广东顺德碧桂园学校一至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做过调查,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不是动画片,而是有趣的广告。少年儿童由于其特定的年龄、心理,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被诱导性,一些广告语甚至取代了以往的童谣、儿歌而成为他们的流行语。那么,如何引导少年儿童辨析广告,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
学会欣赏有意义的广告
好的广告的确能对少年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诸如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内容的公益广告,对净化社会环境、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修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也有些广告以随产品赠送纪念品、发放兑奖券等形式来吸引少年儿童的兴趣。往往有很多儿童就是为了能凑齐多少张纪念卡,换取某种神秘礼物,不惜花费高于这件礼物几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买回那些他们并不喜欢吃的食物。为下代留出纯净的语言环境
在广告中常见的仿语,即模仿成语临时造出的新词组,如百衣百顺(电熨斗广告)、默默无蚊的奉献(电蚊香片广告)、骑乐无穷(自行车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衣名惊人(服装广告)、百闻不如一键(打字机广告)、咳不容缓(药品广告)……广告汉字的非规范化造成了某些混乱现象,影响语文教学。
当班主任向一个四年级学生指出“衣衣不舍”应为“依依不舍”时,他竟振振有词地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肥皂广告就是这样写的,难道报纸上登出来的还会有错!班主任一时语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建议至少是以少年儿童为诉求对象的广告不应使用仿语技法。
对各类广告要有不同的对策
有一则杀虫剂广告,画面是几只绿色昆虫手舞长矛,口里唱着:“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一时间大街小巷很多儿童模仿着害虫的样子,嘴里高唱: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只能做适当的指导,问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模仿的是人人见了都要打的害虫,同时,教会他们唱一些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简短易学的儿歌。
同学们反映最不喜欢看的是“戒毒广告”,画面一般都比较混乱、恐怖。此外,戒烟广告、预防艾滋病广告、禁止酒后开车广告等也常突出运用死亡等恐惧镜头。建议这类广告最好打上“儿童不宜”的字样,或由成年人在场指导他们收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