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穿越塔克拉玛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0-30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穿越塔克拉玛干
熊清泉
9月11日,我们起得特别早,因为这一天要横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田的同志劝我们早点走,怕下午起风,风沙封锁路面,汽车过不去。出民丰城只有20多公里,我们就走上沙漠公路。这是一条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高等级公路,从民丰到轮台,全程522公里,路线之长、质量之好、修建速度之快,堪称世界之最。我们的车一走上这条路,速度就上来了,平均时速达100公里以上,有时达到170公里以上。一路上,包括我们找筑路工人座谈、照相、吃野餐在内,只花了5个小时。这真是:朝辞民丰戈壁滩,千里沙海半日还。两耳风声关不住,轻车已过拉玛干。
横穿塔克拉玛干的这条沙漠公路,是石油部门为运输石油而修的,总投资5个多亿。它使和田到乌鲁木齐的通车距离缩短了600公里。
为了修建这条公路,科学工作者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行了多次探险和勘测,才确定了这条路线。但是,要把公路真正从沙漠中修起来,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沙漠如同大海,不知深浅,而且沙漠常年流动,很难固定下来,路基不好建造,路面随时都有被风沙掩没的危险。因此公路指挥部进行了六种试验,最后选定这样一种方法:先将沙漠推平、压实,铺上一层尼龙网,然后在尼龙网上铺一层戈壁石,再铺一层泥土和沙子,再铺一层柏油。如此反复多次,就能从整体上把路基固定下来,这样修路既平又直,效果很好,投资又省,不仅可以通过一般的客货车,而且可以通过20吨的载油车。实际投资平均每公里只花100万元左右。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沙漠人特别的养路办法——公路两边插了50—100米宽的芦苇杆。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些芦苇是人工种植的,一格一格的,每隔一米左右一排,纵横交错,十分整齐美观。但又想,在这荒漠之中,芦苇能够生长吗?我们下车去看,才发现这些芦苇不是种植的,而是人工插进去的。在公路的两边,还有不少工人正在插芦苇杆,他们将从外地运来的芦苇截成一米左右长,一排一排地摆在沙漠上,然后用一种工具从芦苇杆的中间一压,将杆子插进沙漠中,他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固沙的。为了挡住远处的沙子吹过来,他们又在两边加了一道五米左右高的防沙墙,防沙墙是用塑料薄膜或尼龙做的,也有用芦苇做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过去一直认为这是一片荒废的大地。然而,近几年来,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察,得出结论,塔克拉玛干不仅不是死亡之海,而且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希望之海”。在这块33.7万平方公里的瀚海中,地下水储量在40亿立方米以上,有73种植物在沙漠中生长着,其中胡杨、甘草、罗布麻、柽柳为全国之最。另有277种动物群活跃在沙漠中,相当于整个新疆动物总数的一半……
我们行进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视野开阔,心情舒畅,虽然多数时候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海,连绵起伏的沙丘,但常能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例如沙包上长出的野草,远处旋风卷起的沙柱,间或生长的古树,迎面飞来的野鸟等等。特别是靠近塔里木河的旁边,生长着一大片胡杨林,开始是间或生长的,后来则是大片大片的,非常茂盛。越到塔里木河附近,胡杨树越多,陪同的人告诉我,塔里木河两岸共有胡杨树370多万亩,是我国胡杨林最多的地方。胡杨枝繁干直,傲然挺立沙漠中,犹如一位经历过千百年风霜的老人,默默地注视沧海桑田的变迁。胡杨树耐旱耐碱,扎根很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据说这种树可以三百年不死,死了可以三百年不倒,倒了还可以三百年不腐,被称为“沙漠卫士”。因此,我对这种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怀有深深的敬意。我们都抢着与胡杨树合影留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