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阅读
  • 0回复

承德市扶贫扶志奔小康两年来农民人均增收572元,千余村庄22万多人口告别贫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1
第1版(要闻)
专栏:

承德市扶贫扶志奔小康
两年来农民人均增收572元,千余村庄22万多人口告别贫困
本报讯“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治穷与治愚相结合,富县与富民相结合。”河北省承德市实施“四结合”扶贫两年来,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72元,1100多个村庄22.4万人口告别了贫困,还涌现出300多个小康村。
承德是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8个县有6个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到80年代末,全市还有上百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下。承德市委市政府总结多年扶贫山河依旧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贫穷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长期贫困造成的哭穷喊穷、自卑自贱、自我封闭、消极畏难、等待依赖的心态。1994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展开立志脱贫的大讨论,同时大力宣传不服输、不认穷的先进典型。宽城满族自治县绊马河村支书张焕全带领全村农民劈山改河,自力更生跳出了穷窝窝,10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从78元增加到1300多元。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个典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穷熬没有出路,苦干才有希望”。两年来,“绊马河精神”在贫困山区开花结果,264个特困村摆脱了贫困,同时带出了一大批富帮穷的典型。
承德市注意用好输血机制,增强造血功能。他们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开发肉牛育肥、食用菌、绒山羊、板栗、甘草、马铃薯、蔬菜等10大生产基地,把有限的扶贫资金集中使用,成熟一片,开发一片,致富一方。到目前为止,十大扶贫基地投入资金5100万元,去年实现产值5.7亿元,7万多贫困人口受益,4万多贫困户脱贫。
在扶贫攻坚中,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开展文化入户、科技进家活动。有100多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全市农村科技覆盖率由原来的24%提高到70%,科技入户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90%。兴隆县兰旗营乡苇子峪村农民用科技培训中学到的技术,将全村的板栗全部进行了优种嫁接,使板栗产量翻了一番。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多元。通过科技兴农活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18元。
(杨海洋寇占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