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阅读
  • 0回复

关于科教兴农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关于科教兴农的几个问题
温家宝
一、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是整个农业科技工作的基础。农业能否上新台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科研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1978年以来,全国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2万多项,培育出包括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在内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1000多个。农业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植物细胞组织培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倍体育种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和家畜胚胎移植工程进展较快。农业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人员已近12万人。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仍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在人均农业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下创造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必须使农业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和更大的提高。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统筹规划,制订和完善农业科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课题,组织力量攻关。一要加强生物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育种研究,力争在理论和方法、基因工程实用化、病虫害防治机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要重视生物技术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培育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二要加强农业重大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是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加快电子计算机、遥感信息、核辐射、大气物理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农业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产量估算等提供先进的科技手段。三要加强农用工业的开发研究,大力研制优质复合长效肥料,高效、安全、低残留农药,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施,用现代工业来装备和支持农业。加强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很快,全国累计推广了6000多项实用农业科技成果,农业增产中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全国已有上百万人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大批农民技术人员,他们为普及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比较低,得到推广应用的仅有三分之一,形成规模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最关键、最迫切的是要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尽快把增产增效显著的重大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到生产中去。“九五”期间,要以推广现有农业科技成果为重点,力争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农业科技工作要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主战场,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大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确保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战略任务,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种子工程”等,重点抓好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巩固和发展农技推广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保证农技推广经费。要充分利用各种民间科技组织的力量,发挥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形成以国家技术服务部门为骨干,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各方面共同参与,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三、抓好农民技术培训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关系极大。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大力开展扫除文盲和科学文化普及活动,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还需作出艰苦的努力。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百分之十五点六,小学文化程度占百分之四十三点二。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不仅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办好各类农业专科学校,改革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要充分利用现有500多所农科中专和2000多所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通过“绿色证书工程”等形式,广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三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传授科技知识,结合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对农民进行一技一训、一业一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普及活动。河北农大走“太行山道路”的经验值得推广。四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强生命科学的教育,这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无论是从农业的发展来讲,还是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讲,都具有深远意义。
四、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
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巩固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百分之三十、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百分之五十、出口总额净增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百分之五十均来自乡镇企业。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总体而言,虽然乡镇企业总量不算少,也涌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企业,但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突出表现在经营粗放,设备简陋,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切实把乡镇企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在加快技术改造、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起步较早的乡镇企业,要采用和发展高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兴办新的乡镇企业,要立足开发本地资源,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科学管理方法,走集约经营的路子。要培养和引进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科技人才,支撑乡镇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质量。要抓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五、搞好科技扶贫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是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的关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提高农民素质上狠下功夫。解决温饱问题,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地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增产增收技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等适用于贫困地区的农业技术,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推广林果生产及畜禽、水产品快速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加快贫困地区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快贫困地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尽快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工作,加大技术扶持力度,为贫困地区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六、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
一体化经营中的先导作用
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种经营体制,既是农村经济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又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在一体化经营中,一些地方创造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创造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行一体化经营,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首先,龙头企业要面向市场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以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其次,农产品基地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健全服务体系,采用先进种养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专业化、集约化的路子。第三,加强农产品储藏、运输、保鲜、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运用信息网络系统搞好市场分析和预测,使科学技术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当紧缺,且分布不均衡。人均耕地、水资源和森林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建国以来,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治山治水,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但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比较低,多数地方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耕地中还有一半是旱地,有灌溉设施的耕地,有的抗旱标准不高。干旱使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经常遭受严重损失。江河淤积严重,防洪标准比较低,水土保持体系不健全,成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尤其是农业的持续发展。今后,我国人口还将不断增加,耕地和水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农业的制约作用会更加突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急需改善。实现“九五”和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保证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走内涵挖潜发展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首先,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加快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制止工业和城市建设乱占滥用耕地,制止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粮田,制止耕地撂荒,确保耕地占用和使用总量动态平衡。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加快重点地区环境监测和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技术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多种办法,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其次,要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要改善灌溉条件,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第三,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对山地、草原、水面、海洋等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八、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农业科学技术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靠什么?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靠改革建立新的科技体制,靠改革推动科研攻关,靠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靠改革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一要在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机构中,择优支持一批重点单位,保持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以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这些研究以政府投入为主,但也要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以增强科研工作活力。二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一大批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机构面向市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参与农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如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扶贫攻坚和各项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兴办各种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技型企业,积极探索新途径,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鼓励各种形式的民办农业科研机构和民办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农业科技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改革,形成科研、开发、推广相互衔接、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
九、重视农村科技宣传和普及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电视、广播、报刊等传播媒介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知识和经济信息。要办好农村科技节目,多制作优秀的科普影视片,搞好科普读物的创作、出版和发行。科技宣传要结合农村实际,通俗易懂,讲求实效。要把科技宣传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克服愚昧落后,改变陈规陋习。要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利用群众比较集中的集市、民族节日等,进行群众性、社会化的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采用图片展览、广播影视、科普讲座、书刊资料等形式,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大力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闻单位要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科技人员为农民服务的优秀事迹,宣传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先进典型。要广泛开展“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创建文明乡(镇)、村”的活动,把科技知识、实用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
十、加强对农村科技工作的领导
做好农村科技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科教兴农战略的认识,始终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整个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重视和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要带头学会一两种实用技术,并认真做好组织推广工作。“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的工作很有成效,深受农民欢迎,要总结经验,继续把这件事情办好。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