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上海印染工人和技术人员创造自动化染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07
第2版()
专栏:

上海印染工人和技术人员创造自动化染缸
依靠上海许多印染厂工人、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印染厂原来用繁重的人工操作的染缸,现在已变为自动化了。
原来的染缸染色,生活很繁重。染色时,染缸上有两个滚筒(即卷布的轴)在转动,坯布从第一个布轴,通过染缸吸收染液而后卷到第二个布轴,这算是染第一道。第二个布轴卷满以后,就要调过头,卷回原来的布轴,染上第二道颜色。染色加水洗,往返调头共需二十二次。每次调头,工人都要使很大力气去推动开关柄。开关柄要有二十到四十公斤的力量才推得动。一个工人挡两台染缸,工作八小时,要调一百多次头。工人一面紧张地操作,一面还得记住调头的次数,记错了多染或少染一次,布的颜色就会深浅不一,变成次品。
已经试验成功的自动化染缸,布轴的调向、计算染色的道数等工作,都由各种自动装置来代替了。工人只要轻轻地将开关一推,坯布就能在布轴上自动往返,每染一道色,指针就自动记下道数,染洗完了,机器就自动停止。工人不再为染缸所束缚,可以把力量集中在及时纠正染色疵病,检查染液温度和机械运转情况等方面,因而也就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
染缸自动化以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过去一个人只能看两台,现在可看八台;产品成本也因此降低,以上海每年所出的色布来计算,就可降低成本一百多亿元。
许多年来,印染工人热切想望染缸自动化,可是在解放前这只能是梦想。在以前虽然有些厂曾有过英国式、日本式的自动染缸,可是使用起来,不是布面擦破了,就是颜色深浅不匀,所以这些“宝货”就一台台地被送到仓库里去“长期休息”了。解放后,各厂先后对染缸自动化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建议,并曾进行过试验,华丰印染厂保全工人熊妙法和技术人员许智仁首先获得成功。华东纺织管理局和上海纺织工会予以大力支持,在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份造出第一部自动染缸,随后又组织了各印染厂的工程师、技术员、挡车工人、保全工人等研究改进,成立了自动染缸研究总结工作组,他们总结了各厂经验教训经过七个月努力,得出了一个方案。去年十一月开始,就在华丰印染厂试装,最近已完全成功,并已开始在华丰厂推广应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