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把行业管理推上新台阶使现有行业协会逐步走向规范化,加强行业协会法规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1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把行业管理推上新台阶
使现有行业协会逐步走向规范化,加强行业协会法规建设
吕东
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工业经济,要在管理体制上实现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工业经济只有实现了这个转变,才能保证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工业界的实现。
工业管理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受整个经济体制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而存在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特征之一就是部门管理。企业主要是国有国营,政府通过建立各个专业管理部门,或者把企业分门别类划入相应部门,或者直接由部门组建企业,并按照行政级别,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这种体制,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对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集中力量创建工业体系曾经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多种经济成分发展起来,面对社会化、多元化的经济主体,部门管理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1982年开始,我国对原有的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第一步就是下放企业,即所谓“企业放下去、行业拿起来”,但因为是依托原有部门搞的,仍然是一种本系统内的并且仍然是行政性的“行业管理”;后来也曾进行过若干机构改革、合并的尝试,力求实现跨系统的“大行业管理”,但仍旧不能涵盖全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全行业的管理始终未能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职能错位,该政府管的事没有管好,该企业管的事又多由政府部门分兵把口,加大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度;社会生产间的客观联系被部门人为阻隔,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存量资产难以跨地区、跨部门流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因各自的利益归属而困难重重;各部门只管也只能管系统内的企业,覆盖面狭小,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只能管到全社会该行业的40%。有些行业,连一份准确完整的行业统计都难以做出,行业发展难以统筹规划,大量不必要的重复生产、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屡禁不止;缺乏行业管理,又造成了无序竞争、自相残杀、假冒伪劣横行。凡此种种,说明了工业管理体制不转变,不仅严重阻碍我国工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阻碍整个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以行业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工业行业中介组织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团体。在现代工业中,它在同行业企业间为避免过度竞争、维护共同利益,进行行业内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代表行业向政府反映共同要求并协助政府实施和贯彻政府的方针政策,为推进产业的有序、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管理体制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其中的关键在于两条: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实现行业管理的前提;二是行业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完善,这是实施行业管理的手段保障。政府职能转变,同政府机构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政府职能不变或很少变化,还是机构林立、职能交叉、政企职责不清,传统的部门管理工业的格局和管理的内容方法都很难突破,行业管理也就建立不起来。因此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提出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政府机构的方案时,明确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单位,或改为行业管理组织。这种行业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就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部门管理体制下,管理主体是单一的政府;在行业管理新体制下,行业协会将成为配合政府工作的行业管理的又一主体。实现工业管理体制转变的第二个关键任务,就是逐步构建行业管理的这个主体。
实现工业经济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的两个转变,行业中介组织肩负着光荣的使命。虽然目前我国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已发展到210多家,但从行业类型划分、行业组织的设置及其职能的范围,到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包括组织结构、经费来源等等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改革、加强、充实、提高现有的行业协会,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加快行业协会法规建设,使行业协会的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都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任务。(作者为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