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走向集中——上海耕地保护报告(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耕地:我们的生命线

  走向集中
——上海耕地保护报告(下)
大岗
三村,伸展到天边的绿色原野
眼前的绿色原野,一直伸展到天边。隔很远的路,才见到一个大村庄。这是松江县新浜镇,远离市区的一个乡镇。在上海,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原野了。
“这里以前就是这种样子吗?”笔者问。
“不。以前零零碎碎的村庄,东一处,西一处,小村并大村后,才成了这个样子。”松江县土地管理局局长王炳根告诉我。
我们来到三村村。这个村就是三个小村合并的,村名由此而来。村主任罗引根把我们带到一片正在复垦的土地上。这片地127亩,原来是黎明村的村址。老村并入三村,宅基地计划改成粮田。
复垦一亩地要花800元左右,县里补贴500元。笔者问,“农民愿意费钱费力去干吗?”罗引根回答,“当然愿意。”一是这片地按30亩一户的规模包出去,一年种粮可以有1万多元收入;二是地开出来后,稳稳当当赚钱,是个年年有收入的“绿色小企业”;三是土地整治后,高地的土卖出去,每立方米能收入11元,总进帐可达20多万元。怪不得,听说复垦作业的推土机夜以继日地轰鸣着。
三村工业欠发达,年产值才80万元。并村不容易,盖一户新房搬一户,陆陆续续近十年才搬完。迁村并村,农民是高兴的。归并大村后,点上了电灯,又腾出了大片土地,这好处实实在在。
罗引根说,130户人家的黎明村搬过去后,建房只占了30多亩地,同原村址127亩用地比,省出90多亩。
这就是集中的效益。
新浜镇党委书记张宝生说,全镇126个自然村,现在并成26个大村。原来占用宅基地4000多亩,现在只占2000亩不到。并村后已复垦土地1000多亩,还有1200亩可以复垦。
小昆山,崛起的都市型集镇
上海市农村正在出现一个集中的浪潮,引导方针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先行郊县经验提出的“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集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这种集中,既是农村经济的调整,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整,是上海市引导农村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的一项重大方针。
三村的并村和土地复垦,只是郊县集中浪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假如说,以村际归并调整为主的新浜镇只是一种初级形式的集中的话,那么,小昆山镇则是居民向集镇转移的高级形式的集中。这个漂亮的小镇,已经集中了全镇的一半人口。
位于上海西南的小昆山镇,以山名镇,被称为正在崛起的都市型集镇。丘峰叠翠的小昆山下,36米宽的中枢大道秦安街平阔舒展,花红树绿;店面林立的鹤溪街五光十色、熙熙攘攘。你要说小昆山是上海的一片城区,大概不会有人怀疑。
然而,与市区绝对不同的是,小昆山居民的主体是农民。镇上有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这些住宅,同城里的单元楼一模一样。
小昆山崛起的速度是惊人的。镇党委书记陆宝金说,1985年开始实施农民进镇政策前,这个小镇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人,现在镇上居民却有8500多人。在人口向镇区集中的同时,新建的3000亩的工业小区,集中了全镇80%左右的镇办企业、三资企业和10%的村办企业;而农业上,9个合作农场已经集中了约占全镇商品粮田81.3%的耕地,面积为6500亩。近10年来,“三个集中”在小昆山镇全面展开。
“三个集中”,拉动了土地合理化利用的全面调整,显示了土地重新配置的巨大潜力。
居住城镇化,在集中过程中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陆宝金说,旧村庄建房人均用地123.2平方米(包括场地等),而镇区建房人均用地却只有25平方米(包括住宅区内道路和绿地等),集中使居民点节省了近80%的用地。工业向园区集中,不仅使基础设施、交通、厂房等条件大为改善,而且一般能节约10—15%的用地。6500亩耕地向农场集中后,排灌设施从地面转入地下,单此一项,又节省了约120亩的耕地。
松江在上海郊区是率先实施“三个集中”的一个县。王炳根局长说,经过统一规划,全县形成20个镇居住区和每个镇内若干个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已有1.63万户农民进镇进县,预计全县可以腾出两万亩宅基地,约占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的4%。他认为,县城吸纳、集聚农民的能力与效应更强,今后他们将不放松在这方面的努力。
洪庙,乡里人向往的“农民城”
位于上海市东南、杭州湾北岸的奉贤县洪庙镇,有一个新鲜的别称——“农民城”。原因是这个镇总人口1.69万多人,有1.2万人住在镇上。
小镇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公共设施齐全,与城里不同的是,这里少了许多拥挤,少了许多嘈杂。
洪庙是“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镇”、“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先进镇”。这么漂亮的小镇,人见人爱,对向往城市文明的农民,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在农民心目中,洪庙是他们自己的城。这城与大上海比,也没有多大逊色。
县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黄六新说,到去年底,全县已有10万多农民进入集镇。去年全县申请零星建房的农民不到100户,要在集镇买房的却有4200户。
农民是富裕起来了。富裕了的农民,形成对镇区住宅强劲的购买力。据21个镇统计,近4年来全县投资10多亿元,建造了200余万平方米的集资房、商品房。新一代农民以进镇为荣。洪庙镇镇长张海龙说,现在小青年谈恋爱,姑娘都会先问小伙子,“你在镇上有没有房子?”
在农民向城镇集中过程里,县、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了很大的推动、保证作用。规划明确限制农村零星建房,支持集中建设农民新住宅。“五统一”是洪庙镇的鲜明特点。“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施工招标、统一施工管理、统一分配。“五统一”的原则,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居民点乱占乱建的局面。一个闪烁着现代化光彩的“农民城”,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居住的转移,显露了土地的潜力。土地的调整,伴随着集中静悄悄地推进,有力而有序。近几年来,奉贤复垦土地4147亩,其中拆除旧宅还耕的有2789亩。
副县长李吉瑞说,现在老房拆得还不够快,年轻人都进镇了,老年人还念着老屋,这也急不得,农民进镇是大趋势。“九五”期间奉贤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中心城——重点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建设格局,有层次地引导农民向集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民纷纷进镇,农业会不会衰退呢?洪庙镇党委书记严志君说,在并村进镇中,他们至少可以省出3000亩土地。耕地不仅数量会有增加,而且将形成大的粮食园区、果蔬园区、养殖园区,规模经营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他说,洪庙现在就有50个种粮大户,每户耕种50亩到100亩,年收入少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