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千古”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千古”意识
高洪波
近年间兴起一股“收藏热”,与这热潮相对应的是“古玩热”。人们对现代化的新鲜玩艺儿固然如醉如痴地追求,从汽车、空调、电脑,到大哥大、肯德基、比萨饼,可是偏偏文化积淀的遗传因子或显或隐地作用在许多人身上,好古之风遂与趋时之潮并行,间有交叉,甚至好古之风本身亦成为一种时髦,让你好一阵弄不明白。
往文化的根脉上追寻,最古的怕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器物,彩陶、石斧、玉圭,直至甲骨文、青铜器,都是千年万年前的人类文明的遗物;化石算不上,它只是大自然这只巨手不经意间诞生的作品,上面没有一点人类的痕迹。
文化根脉源远流长: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仅就玉器而言,我就可随手列出这一系列“古玉”文化,商、周、春秋、战国还得往后排,轮不上。正是由于人类的“好古”,才有了考古学,继而有了博物馆、展览馆,人类文化的足迹借助这些有意味的台阶,一步步登堂入室,进入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但古人从没想到为后人准备什么文化遗产,即便是渴望永生的秦始皇与汉武帝,他们营建自己陵寝的目的也很单纯:继续在另一个世界享受人世的一切待遇。也许正是众多帝王将相这种纯享乐观念,才在不经意中为我们保留下巨大文化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古人的迷信帮助了现代的考古。
今人自不同于古人。近读一则来自辽宁锦州的新闻:为五百年后的人准备“文物”,锦州广济寺塔封存一批物品。这批物品全是当今锦州有代表性的名优产品,计有橡胶、玻璃、压电水晶、新潮时装、凌川白酒、小菜及地方报纸、地方志等,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还有满族作家的长篇小说。
想到五百年后的人们极偶然地打开锦州广济寺塔的塔顶天宫,发现一批“珍贵文物”的场景,一定是极其有趣的,大概像人们发现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唐秘色瓷一样目瞪口呆,继而广为传播,成为新闻热点的罢?
好像美国人也干过类似制造文物给后人的事,他们利用现代高科技留存一批当代高精尖的产品,千年之后也不会锈蚀、损坏,但似乎没有小说,有视盘光盘和音乐磁带。
对于这种制造文物的做法,我不打算说什么,不过对于将小说列为“文物”颇有感触。晚唐诗人薛莹《秋日湖上》诗云:“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沉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很有几分感伤。其实文章同样是千古事业,想到千百年后有后人品评,作家动笔时怎能不斟酌再三?当你描写现实的同时,你就进入了历史。“千古”意识,说白了,就是精品意识。不然,何以“千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