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总书记重访永常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5
第1版(要闻)
专栏:

  总书记重访永常村
新华社记者何平本报记者何加正罗昌爱
祖祖辈辈居住在广西西部大石山区的永常村人怎么也没想到:时隔六年,江泽民总书记会再次千里迢迢来到他们偏僻的山村。
这是十一月一日上午,广西田阳县的原野上,稻菽金黄,瓜果飘香。这时候,从百色市方向驶来几辆面包车。车子驶上弯弯的山道后,不久,便驶进了群峰环抱、云雾缭绕的永常村陇黎屯。
“总书记来啦!”“总书记来啦!”人们奔走相告,寂静的山村沸腾了。江泽民笑容满面地走下汽车向乡亲们走来,兴高采烈的村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他们中间。
永常村的壮族群众,永远忘不了江泽民六年前到他们村时的情形。
那是一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在革命老区百色考察的江泽民,特地来到壮族群众聚居的田阳县永常村,了解这里的扶贫情况。江泽民走东家,串西家,与村民们促膝谈心,问寒问暖。面对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贫困现状,江泽民心情十分沉重,临别时,谆谆嘱咐随行的广西党政领导:“扶贫任务很艰巨,你们任重道远啊!”
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成了永常村群众奋起扶贫攻坚、发誓摆脱贫困的强大精神动力。
六年过去。今天的永常村,已是旧貌换新颜。崇山峻岭之中,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昔日低矮简陋的茅草木屋已经难觅踪迹。江泽民一下车,便大步来到他六年前曾经走访过的壮族村民苏其权家。当时,苏其权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茅草当瓦、四面透风的木屋里,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全部家产不足五百元。如今,他家已盖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坚固而敞亮。
“江爷好,江爷好!”苏其权的两个孩子见到江泽民亲切叫道。看到两个孩子都戴上了红领巾,江泽民高兴地摸着他们的头说:“都长这么大了!”
看到苏其权一家住进了新房,江泽民显得特别高兴,他对坐在身边的苏其权夫妇说:“记得上次来时,你们住的房子四面透风。当时我真担心你们遇到刮风下雨怎么办?现在看到你们盖起了新房子,我就放心了!”
苏其权夫妇含着热泪紧握着江泽民的手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反复念叨着一句话:“感谢总书记的关怀。”在场的田阳县委书记张廷登告诉江泽民,自从总书记到永常村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苏其权一家种起了甘蔗、玉米、竹子,养起了猪、羊、兔,农闲时还外出搞建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一百二十元增加到一千二百元。他说:不仅是苏其权一家,现在,全屯农民人均收入已经从原来的二百多元增加到一千多元。五十八户人家中,已有二十八户告别茅草屋,盖起了房,还有十六家的新房也正在建设当中。
抚今追昔,江泽民感慨地说:“我看扶贫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坚持开发性扶贫的方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苦熬为苦干。扶贫首先要扶志。如果望贫兴叹,不经过自己的努力,恐怕是难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的。所以,还是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再加上国家的扶持和社会的帮助,就一定能够改变贫困面貌。”
离开苏其权的家,江泽民又来到村里的希望小学。六年前江泽民看到的这所学校校舍已属严重危房。村干部告诉江泽民:这所希望小学是广西军区捐资四十八万元援建的,今年三月份建成。四十八万元投资,除了三十八万元用于基建和添置教学设备外,其余十万元被存入银行作为奖学金,专门用来奖励教学有成就的老师和资助困难学生。有了希望小学后,永常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毕业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
江泽民兴致勃勃地从一楼走上二楼,从学前班来到毕业班。看着窗明几净、宽敞漂亮的校舍,看着衣着整齐、健康活泼的孩子们,江泽民连声说:“好,好!”在六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江泽民拿起学生的课本,关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问班主任廖天娥会不会讲普通话。他语重心长地说:“当好一个教师不是件容易的事,关系到下一代的培养啊!”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见到敬爱的江爷爷来到他们的学校,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他们给江泽民系上红领巾,献上鲜花,然后簇拥在他身边合影。
时间过得真快。上午十时许,江泽民离开了永常村。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目送车子远去,久久不肯离开。他们在回味刚才那一幕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他们也在思索如何把山村建设得更美好,以报答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