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桓台建成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5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桓台建成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县
黄小蕙舒待之颜景策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编者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各方面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特别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去,将大大提高农业的效益。“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活动正在对建设高效农业的状况进行跟踪调查采访。今天介绍的山东桓台建成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县的情况说明,在实现跨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过程中,我们完全能够把建设高效农业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山东桓台县今年39万亩小麦收成19656万公斤,比1995年增产720.3万公斤;每亩均产504公斤,比上年增产15公斤,成为小麦亩产千斤县,创造了大面积小麦高产新纪录。国务院总理李鹏一直非常关注桓台县建设高效农业的情况。今年7月11日,他在“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高效农业课题组《关于桓台县建成我国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县的调查报告》上,高兴地写下了“好消息”三个字。
80年代以来,桓台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抓住农业“命根子”,依靠科技,加大投入,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
1990年,桓台县50万亩耕地粮食(含小麦、玉米)单产达到1020公斤,整建制建成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
1991年11月2日,李鹏视察桓台县时题词“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希望他们早日建成“双千县”(耕亩单产千公斤,种植业亩均收入1000元)。这是对桓台人民的极大鼓舞。
1992年全县粮食耕亩单产达到1064公斤,种植业亩均收入1020元,建成了“双千县”。
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1507元,1994年为1763元,1995年上升到2228元。
桓台县为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了成功经验。
桓台县确保“第一产业第一”的地位。“民以食为先”。中国要富强,农民要富裕,不发展农业,不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桓台县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不懈抓粮食生产。他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组织指挥和技术指导体系,从县、镇到村都由党政一把手抓小麦千斤目标的落实,还建立小麦专家技术咨询机构和由科技人员参加的技术承包组,具体负责小麦高产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
桓台县坚持依靠科技兴农致富。桓台人说:发展第一产业靠第一生产力支撑,科技是农民致富的康庄路。桓台县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
在粮食高产开发中,桓台县从改善品种结构入手,狠抓良种的更新换代,平均三至四年更换一次小麦、玉米当家品种。每更换一次,产量提高15%至20%以上,今年选用并大面积推广的滨89—2、淄农033等高产优质大穗型品种,为全县实现小麦千斤县打下基础。为增强小麦抗病、抗干热风的能力,他们施行叶面喷肥,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延续绿叶功能。为培肥地力,他们推行秸秆还田和小麦高留茬作业,通过深耕改土,配方施肥,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46%。
桓台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组织讲师团逐村举办小麦培训班,近年来,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50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80万人次,建立农业技术“示范户”5500个,发放明白纸65万份,形成了联结县、乡、村、户,辐射11万农户的科技网络,做到村村办班,户户受训,一户一个明白人,一家一张明白纸,使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到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桓台县得到推广应用,全县良种普及率达到100%,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95%。农业增效中,科技贡献率达到40%。
桓台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32.3万千瓦,亩均0.65千瓦,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水利实现了水、路、林、田、渠综合治理,全县每25亩地拥有一眼机井,做到了机、井、房、渠、电五配套,50万亩耕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一部分地片实行了喷灌,轮灌周期缩短为6—7天,比1993年缩短2—3天,收到了节水50%至60%、省电30%的效果。
桓台人体会到,为解决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过剩与农村就业困难的矛盾,桓台县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组合,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建立了村办农场、企业办绿色车间、联户承包、大户承包等不同经济形式,开展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这些办法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劳均收入增加5至6倍,农业投入亩均增加40%。现在这个县已建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380多家,形成了粮油、饲料、蔬菜、禽蛋、肉类、制革、棉纺、作物秸秆等加工体系,年加工产值达10多亿元。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