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散装水泥何日唱主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1-05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我国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发达国家水泥散装率达90%以上,我国仅占13%;水泥散装比袋装省材料,不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10倍
  散装水泥何日唱主角
朱永旗
今年的12月31日,是无复膜塑编组合袋和无复膜塑料纺织袋被淘汰的最后期限。
在现在袋装水泥十分红火的情况下,这两种水泥包装材料何以被勒令停止使用?日前,作出该决定的国家建材局有关人士说,目的是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的使用。
一字之差十倍效率
据悉,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到目前,散装量只占总产量的13.09%。而发达国家水泥散装率都在90%以上。
散装水泥和袋装水泥虽仅一字之差,其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却非同寻常。有人算了这么几笔帐:
1995年全国袋装水泥产量3.88亿吨,共支付包装费155亿元;反复搬运比散装多消耗水泥1740万吨;消耗牛皮纸230万吨,折合优质木材1280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木材总采伐量的1/5;若使用塑编袋替代,既浪费石油资源,又造成“白色污染”,也易使水泥受潮;散装比袋装提高劳动生产率10倍;散装水泥使用可改变工人劳动环境,减少城市建筑工地的噪音,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要求。
我国和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散装水泥发展几乎同时都在50年代起步,到1985年,日本水泥散装率达97.5%,美国为95%左右。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1978年时我国的水泥散装率尚达14.8%,而现在反而低了一个多百分点。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如此迟缓?
产业布局不合理
国家建材局介绍,目前全国8000多个水泥厂,平均年产才5万吨。其中2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水泥厂仅260多家,产量1.3亿吨,近80%的水泥产量是靠地方或乡镇企业小厂生产的。而4.5亿吨水泥中,旋窑生产的优质结构水泥仅6000万吨。
由于近年来对一些新建、扩建、改建的水泥生产企业没有采取有利于散装水泥发展的措施,使结构不合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再者,散装水泥质量要求一般较高。生产规模很小,生产工艺落后的立窑小厂,大部分没有保证水泥稳定的均化库,更谈不上二次均化的问题,这样生产出来的水泥即使搞散装也无法满足预拌混凝土的需要,就是作为一般的建筑水泥构件,使用起来也不令人放心。
此外,发展散装水泥需要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即从生产、流通到销售各个环节利益都捆在一起,小水泥企业管理分散,经营粗放,无经济规模,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当然,造成小水泥生产企业大量产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水泥市场长期是卖方市场,“皇帝女儿不愁嫁”。另外,目前实行的“以散养散”,即向使用散装水泥的用户征收“节包费”(作为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专项资金),用户从中得不到太多实惠。
提高政策力度是当务之急
“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被写进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这为今后散装水泥发展构筑了良好的政策大背景。
而一些省市在制定发展散装水泥方面的政策早已先行了一步。上海市1990年开始实施散装水泥管理方法,去年水泥散装率达到84.88%。
据国内贸易部散装水泥办公室介绍,目前,黑龙江、河南、浙江、安徽等省都以省政府令颁布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许多省市已探索或正在探索推广散装水泥使用的有效办法:利用施工证发放规定基建施工单位施工前要交纳使用散装水泥保证金;利用项目审批强制推广散装水泥使用;改过去的“以散养散”为主向“限袋养散”过渡,加大使用袋装水泥的专项资金征收额度,等等。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建材局已提出,今后不准再搞土立窑,有的机立窑也要分批进行改造,不允许再生产低质量的325号水泥,新上水泥厂必须配有散装设施。
专家们认为,国家已将散装水泥发展作为水泥产业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来抓,当前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在具体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尽快成立一个协调解决发展散装水泥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的高层次组织。
二是改“以散养散”为“以袋养散”,对水泥生产企业销售袋装水泥和用户使用袋装的水泥同时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拉大袋、散价差。
三是制定扩大散装水泥资金筹集的政策,积极利用外资发展散装水泥设施、装备。确保到本世纪末实现散装率20%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